凤凰网文化 > 深度 > 正文
无论多忙,你能常回家看看吗?(图)
2011年01月11日 16:29 名升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

\

\

\

父亲节刚过,许多人趁这个特殊的节日与父母相聚,对父母表达自己的孝敬之情。但记者也听到不少人说忙得没空探望父母。

对于本期话题,记者原本仍打算从“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父母”这个老生常谈的角度落笔成文;但采访中,记者听到更多的是当今儿女对“行好孝”的无奈和深切内疚。诚然,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连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相信没有哪个儿女会不想尽孝、不愿意感恩回报父母。他们自己也感叹“很无奈,有点有心无力”。那么,这“无奈”源于何处?

记者无意为儿女们“未行好孝”辩解和开脱,但必须承认的是,当儿女们的“苦衷”与“无奈”成为普遍现象时,其背后必有更深层的社会原因,需要大家客观辩证地看待,从而更好地面对和解决。

犹记得去年重阳节后,茂名晚报《一周策划》栏目曾关注过“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和情感需求,建议儿女们“常回家看看”(详见茂名晚报2009年11月4日B2—B3版的报道)。但现实生活中,儿女们“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忙工作、忙应酬、忙“充电”、周末还要忙着接送孩子上各种兴趣班或补习班;偶尔难得有一个空闲的周末,又想在家好好休息一番,调整好身心开始下一周的拼搏。如此一来,许多人便难以与父母相聚。如果父母住得远的话,就更加少相聚了。

老人们的重心又都在儿孙身上,父母很期盼儿女常回家看看,他们晚年的孤寂身影令人心酸。但换一个角度看,活在当今这个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环境里的中青年人,竞争激烈、压力巨大、挑战残酷、责任沉重,十分不容易。为拼取一席立足之地、给家人提供好一点的生活环境,他们一刻也不敢停下奔跑的脚步。他们的疲倦和对父母的歉意,又是那么的无奈……

A  真实案例:为能常见儿子,讨一元赡养费

自己的退休金比儿子的收入高,却非闹着要两个儿子每人每月支付一元钱的赡养费。这不是没事找事瞎折腾吗?可世上还真有这样的事:

沈老太从一家国有企业退休后,每月能领取2000多元退休金,有自己的住房,不缺吃不愁穿。但出人意料的是,沈老太频繁到两个儿子家中大闹,还找到司法所,要求每个儿子每月支付一元钱的赡养费。

一元钱够干什么?“我根本就不是为了钱,我只是想让两个儿子经常来看看我就行了,这一元钱的赡养费只是个幌子,是象征性的。”老人讲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原来,沈老太独自生活了近十年,孤独感越来越强烈。可她的两个儿子是下岗工人,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常要在外赚钱养家,除了逢年过节,平日里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回来探望老母亲。两儿子听了母亲的话,恍然大悟:“其实我们的社会压力也很大,要为了整个家打拼,所以平时疏忽了老母亲。”

这是去年1月《南京晨报》报道的真实案例。

B 问卷调查:“工作忙”成没时间回家的首要原因

近日,记者在某著名调查网站上发布了两份不同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你每月回家多少次、没时间看望父母的原因、有无因为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少而感到存在情感隔阂”等,共有1300多人参与了调查,他们中80%的人年龄在20—35岁之间。结果显示,至少每月回家一次的人占60%,其中72%的人只有节假日才回家;“工作忙”成为人们没时间回家的首要原因,占44.7%;“应酬多”是第二大原因,占22.8%,紧接其后的是“难得周末放假,想自己休息一下”和“孩子学业紧张,周末要上补习班”。

从调查问卷上看,近50%的人认为自己对父母不够关心;63.1%的人坦承“因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少而产生了情感隔阂”,并且这种“隔阂”也存在于祖孙之间。同时,约70%的人乐观地认为,只要合理调配时间,是可以做到“尽孝”、“工作”两不误的。

C 儿女的无奈:自己忙工作、孩子忙学习

“唉!”未语先叹息的刘先生,脸上显出几分疲惫和无奈:“父母住在乡下,离我30多公里车程。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们都叮嘱我有空多带妻儿回家玩;他们年纪大了,我也很想多陪陪他们,但……”刘先生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属于“多劳多得”的工种,且他又是单位“骨干”,周末和节假日加班是“常态”。“还房贷、女儿的教育培养费用、家庭日常开销、接待送礼等应酬花费,再加上给双方父母的生活费等,一个月下来,夫妻俩的工资所剩无几。你说,我能不趁着年轻,多挣几个钱吗?”

养儿方知父母恩。刘先生说,他当父亲后切身体会到为人父母责任之重大,特别是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压力很大,“我不能、也不敢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刘先生的女儿7岁,上学、英语培训班、舞蹈兴趣班,“女儿也忙,周末我一般都不带她回老家,不占用她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但刘先生显得有点难过:“女儿和爷爷奶奶不怎么亲近,有点像陌生人。”其实,像刘先生这种自己忙工作、孩子忙学习的情况,生活中非常普遍。

D表面原因:“忙”和“压力大”

忙工作、忙应酬、忙“充电”进修、忙接送和培养孩子、忙自己的小家庭……自己忙得脚不沾地,孩子也要奔波在学校和各种兴趣班、培训班的路上。活在当下,真不容易!不是吗?面对工作和生活,你得不停拼搏,不敢松懈,既主动又被动;想起白发双亲,你深感内疚,深藏孝心,无奈且不安。看看本文开篇案例中沈老太的两个儿子,他们并非不孝顺,只是“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常要在外赚钱养家”,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看望老母亲。直观上看,“忙”似已成为“挤占”儿女返乡探亲时间的“罪魁祸首”。

如沈老太的两儿子感叹“社会压力很大”一样,记者在采访时也听到不少类似的“无奈叹息”,它们来自于沉重的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家庭压力、对孩子的教育压力,以及其他各种现实压力。“忙”是这些“压力”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而“压力”又迫使活在当下的人们不敢不“忙”。这样,在“忙”和“压力”的相互作用下,实在难为了正值中青年、担负着养家糊口重任的儿女们,他们有心无力,难以在“尽孝”和“工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反而苦苦挣扎,有点顾此失彼。

E深层原因

1、社会转型期人们亲情观的变化

综观记者的网上调查和现实采访所获取的信息,“忙”和“压力大”只是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究其深层原因,是社会转型期给人们带来的系列变化之一。社会学者指出,社会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变化。换言之,人们的亲情观、家庭观、价值观、教育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调查显示,现代中青年人的亲情观呈现出“既受传统道德影响,又受功利性、个人主义影响”的特点。一方面,他们重视亲情、心怀感恩,善于借助“母亲节”、“父亲节”和生日等节日来表达情感。但另一方面,受社会转型期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生存压力、发展压力空前巨大,致使他们的亲情价值取向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对物质的需求日趋强烈,甚至超过了对精神的需求;乃至盲目认为用钱财、物质来“孝敬”父母,可代替精神上的关怀。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迫于竞争激烈的现状和“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追求,教育也日趋功利化,导致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缺失,忽略了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诚如某中学的叶老师所言:“一个无情无义、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学习好有什么用?”

2、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剧

去年重阳节,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发布的信息称,我国人口老龄化呈持续加剧之势。从2009年开始,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14年,老龄人口会超过两亿;到本世纪中叶,将发展到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速度和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目前,全国除青海、新疆、西藏外,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年轻高学历一代基本上都集中在大城市工作谋生,小城镇和农村只剩下老人。有报道指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1.24个百分点,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七成以上。也就是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四二一”(两个中年人,赡养四个老人,抚育一个孩子)家庭结构的逐渐增多,“空巢老人”现象会越来越普遍,儿女赡养老人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大。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父母和儿女应互谅互爱,不应一味责怪对方伤害感情,避免出现“富母亲讨要一元赡养费”的事件。社会也应客观、宽容地对待为生活辛苦打拼的儿女,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机构,探索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路子,发挥社区养老功能,构建和谐赡养模式。

F  给父母的两点建议

(1)自找乐趣,自我充实。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状况,丰富老年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

(2)放松心情,自我保重。身体健康不仅是自己最大的福气,也是全家人的福气,可减少儿女的后顾之忧。

G 给儿女的三点建议

(1)虽生活压力大,但赡养父母始终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若不能常回家看望,至少也要常打电话问候老人。

(2)赡养包括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不能单纯重物质轻精神;更多时候,老人渴望得到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关爱。

(3)亲情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部分。健全的人格需要从小培养,因此,无论孩子学业多么繁重,父母也应常带孩子返乡看望老人,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关爱老人。

H 网友热议

“直挂云帆”:我在深圳打拼,一年到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不是我不想回家,而是我一想到自己有限的收入、不断增加的生活成本、节节攀升的房价,我还要结婚、要买房买车,我容易吗?

“靓靓小丫”:我父母也是“空巢老人”,我工作忙,每月最多只回家一次。我每次回家,父母都显得非常高兴,忙里忙外地做我爱吃的饭菜;当我要离家时,总能从他们脸上看出几分落寞。

“嘟嘟的爸”:儿子出生后,我把父母接来同住,很快发现他俩比之前在老家时开心了很多。所以我觉得,如果条件允许、父母又乐意的话,子女还是与父母住在一起比较好。

I 读者讲述亲情故事:帮父亲拔火罐

讲述人:王侏晓

前几天,我与妻儿回父亲家吃饭。晚饭后,父亲脱光上衣,他的肩、背、颈上布满圆圆的拔火罐痕,血痕星星点点。父亲叫我用大大小小的拔火罐,按他指点的穴位吸上。几分钟后,父亲又叫我将最先吸上的罐拔开,然后用酒精将吸过的皮肉消毒,再用皮肤针弄破已消毒的皮肉。皮肤针一下下敲下去,血一点点冒出来。接着,父亲叫我用拔火罐按原位置吸回。我用力吸着,血像点燃烟花般喷满整个罐子。我心很惊很乱,连问父亲好了没有?父亲安慰我,不放掉这些血,他夜里会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父亲身上喷满血花的拔火罐,我心底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我知道退休后的父亲被糖尿病折磨得日渐消瘦,还出现了并发症,整个右手和肩膀刺痛难受,每天按时吃药;但父亲何时起用拔火罐自疗,我却一无所知!我怪责着自己,猛然醒起不知多久没与父母作过心灵沟通的谈话了。平日,我有时间与朋友灌啤酒灌到三更半夜,与妻儿在自己的家里对着电视机共享天伦之乐,在书房里发牢骚或呆想,就是没想到要花点时间去看看退休而又多病痛的父母,尽管相隔只有五里路。一个多月前,我回父母家吃饭,母亲幽幽地告诉我:“糖尿病搞得你爸的胃穿了两个孔,还有胃出血现象。”我问:“怎不告诉我?”母亲反问:“告诉你有什么用?你有时间吗?”我无语。

正因为近年来缺乏沟通,父母的很多事我都不知道,他们也不愿与我商量!我尽了儿子的责任吗?我了解多少父母心中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所愁所痛?我总以为,父母有比我高的工资,生活不算差,何必为他们多操劳。我就是没想过父母年过六十,他们还有多少个十年?他们是孤独的,他们需要的不是我给他们多少钱,而是需要我的陪伴。其实,感恩不必轰轰烈烈,只要平常多陪他们聊天,拉近与他们的心灵距离就行了。做儿女的不要总说自己忙,什么也挤占不了我们去看望和关爱父母的时间,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了才后悔。

策划:谭小容 采写:黎斯 摄影:岑稳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婷婷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