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算,我们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
2011年01月06日 05:54 重庆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你要常回家看看啊!新老年法漫画/朱慧卿

时间可以让人遗忘

亲情永远无法割舍

文/陈一舟

“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规定,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旧闻。2007年10月24日,经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调解后,一起特殊的赡养纠纷终于画上句号,判决书要求当事人张丽萍每月除向父母支付200元赡养费外,还必须回家探望父母两次。

很显然,“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规范之后,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们可以诉诸法律,通过法律获得应享有的赡养费用和亲情交流机会。不过,探望父母的道德本能变成了对于法律刚性的服从,这终归是一种令人压抑和悲哀的事情!在法律对孝道的强制“执行”中,我们看到了道德的沦落。问题的关键在于:欲望第一、利益至上的消费时代,亲情的一切意义被消解,只剩下立法拯救一条道了。

有人说,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利用管制权利的方式无法实现道德愿景。这样的话或许不无道理,但反过来说,如果连法律的刚性都无法救赎失落的亲情,那么,我们还能指望什么促动道德的回归呢?另一方面,子女“常回家看看”不仅是道德要求,还寄予着法律义务,将之列为法律规范,正是现代立法人性化的趋向使然。

相比于苍白的道德说教,这是一种可控的道德救赎。在现代公民社会,道德或许不能成为所有人的精神信仰,但法律制度却应该也必须得到所有人的行为信仰。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正在从传统的人情社会大步向“陌生人社会”转型,既然指望“人情和道德”已经不足以维持社会的理性秩序,就必须让法律制度扮演社会规则“守夜人”的角色。

时间可以让人遗忘一切,可亲情永远割舍不去。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真挚、最包容的情感,像海一样深,可以容纳我们任何的无知和浅薄。但法律却不行,既然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与生俱来的道德本能,让法律帮助绷紧这根弦没什么不可以。

多年前,一曲《常回家看看》,风行大江南北,唱得游子黯然落泪,唱得空巢老人凄婉叹息。然而,风霜阻隔,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回家的路变得如此艰难。据称新修订的老年法在社会保障里将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针对这一话题,网友发起了“算算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的调查,计算出的结果是最长的是有十几年,最短的只有十几天。有网友感叹,“我妈妈今年55岁了,如果上天眷顾她能活到85岁,在她最孤独的这30年里,我在她身边的时间不超过600小时,也就是25天,这个结果真是太残酷了。”本报今天探讨的是,在“常回家看看”入法的争论中,扪心自问,我们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如何尽到儿女孝道?

新闻

话题

亲情需要道德浇灌

法律支撑面临尴尬

文/刘楚汉

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身为子女,在时间和财力都允许的前提下,“常回家看看”也是传统孝道的应有之义。在“空巢老人”现象已成社会问题的现实下,以法律的名义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并无不妥,甚至还保持了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但任何立法条文的出台都是有现实依据的,一个基本的现实就是很多老人晚年生活的孤寂无助渐成常态,缺少子女照顾。然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就普遍情况而言,大部分子女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两个年轻人要照顾四个老人甚至更多,再加上工作的压力,虽常怀“常回家看看”之心也可能行之乏力。

立法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注定更多是一种鼓励和倡导。正如民政部官员所表示的,“具体细节不可能规定得很清楚。”“常回家看看”是否入法,事实上并不能对老人的生活境况产生普遍性的扭转意义。如果只因为法律要求,子女没有条件也得“创造”条件“常回家看看”,老人又于心何忍,又如何真正能享受到子女回家带来的精神愉悦?

说到底,当“空巢老人”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除了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之外,其实更需要强调的恰恰是社会的保障机制。欣慰的是,新草案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强调社会照料要进家门,强调以社区养老为依托,强调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然而,置之于现实,从目标的制定到实现,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个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社会保障机制还远没有建立。这也正是仍然需要强调子女“常回家看看”的现实原因。

从根本上来说,赡养义务与”常回家看看“并不是一回事,亲情是需要道德浇灌的。而将道德上升到法律,本来就是一种尴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当法律不再需要特别强调子女”常回家看看“之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保障机制相对健全了。

尊敬的读者,当你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你是否仍然奔波在城市,为养家糊口而忙碌?你是否“常回家看看”?是否还记得年迈的父母在村口盼你回家的一个眼神或片段?你是否真正想过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这个问题?快过年了,万家即将团聚,欢迎来信来稿,说说你此时的内心感受,字数200到500字。来稿请寄plb@cqcb.com。

征集读者来信

网友观点

农民工简直不敢想这个问题

广东广州网友苦累命:作为打工仔,我不敢想象还能和我的母亲相处多久,我母亲七十多岁,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请人照顾,她没有一分钱退休金,我每个月都要寄一千元回去,我收入不高,只能节衣缩食。但却无法跟她在一起,无法真正地尽孝道,相信很多在外打工的人都一样,没幸福可言。

强化养老保障机制更加重要

陕西网友禹州传奇:我国普遍存在“421家庭”的家庭模式,即两个成年人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抚养一个孩子,实在力不从心。在此事实面前,即便孩子常回家看看,又能如何?国家应该当仁不让地强化养老保障,让老人体面生活,有尊严地安度晚年,这比法律规定子女常回家看看更有必要。

回家的旅途交通成本太高了

新浪天津网友大山:谁都很愿意经常休假回家看看。可是国定的休假,双休等都不能保证,怎么回家?再者,被高房价压的透不过气来的房奴们,拿什么来支付日益高昂的交通和各种回家的费用。

认真算下来的确很让人震撼

重庆网友穿越沙漠:网友们计算出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的是有十几年,最短的只有十几天,认真算下来的确很让人震憾,每个人在此刻都要扪心自问了,还有多少时间和年迈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尽尽孝道?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游子,想起来真的很心酸!

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无力回家

网友热恋红尘:我们是不折不扣的“飘一代”,父母在老家,子女游荡在城市之中。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无法常回家,一是路途迢迢,二是假期稀少,当被加班、被全勤成为常事,休年假成了奢侈时,回家变得遥不可及。最理想的是,城市房价能够降一点,让我们买得起房子,把父母接到城市里住。

应着力解决节假回家难问题

新浪山西太原斓梦:做子女的谁不想常回家看看老人,只是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大,无节假日休息时间,很难挤出时间常回家看看老人;同时,当前的铁路每到节假日拥挤不堪,一票难求,希望国家在这些方面有所改善,为回家创造条件!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