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文化专访王小峰:中国人不尊重音乐
“带三个表”王小峰:当今网络话语环境
凤凰网文化:现在网络话语环境越来越开放,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传播者、评论员。在一些事件中,网络的传播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网络是个更民主的环境?
王小峰:我觉得只能说是网民的话语权在提升,也是因为大家都有发表言论的渠道了,而且这种渠道没有什么门槛。
但是民主的意识有没有提升,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认为网民现在可能还停留在一个特别低级的“瞎嚷嚷”的阶段,实际上这是从一种“群盲”,一种无声的群盲变成了有声的群盲的这么一个过程。
每个人受教育时大家的交流方式大致是一样的,但当走向社会从此每个人思维方式、说话的语境都彻底发生了改变。我和我的一些在政府机构工作的大学同学在一起交流时,我甚至感觉特别费劲,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逻辑习惯,思维习惯,我要先进入到他的逻辑体系里才能跟他对话。
所以当他们面对公众的时候,可能有时候就不太会“表达”了。什么叫“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就是在推卸责任。但可能在他的语境看来,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他平时他处理事情可能就是这个习惯。所以王勇平会为什么激起公愤,因为他们的逻辑体系我们不能接受。
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自己不太珍惜这样的一种表达环境,因为中国人有一种习惯,就是从来不敢去承担责任,第一反映永远是狡辩。一个人也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这样,这变成了一个习惯,这也是因为我们之前并不知道自由意味着什么。
但是现在中国的网民就是看上去特别热闹,每天可能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浮现。网民们也很自豪,说你看我们把这件事情给搞的很清楚,什么“郭美美”也好,还是什么高铁试过也好,通过网友施加压力之后,能让它们变得怎样怎样。其实在一个没有一种正常制度体系下,只能是靠这种低级的方式去维权的环境,你说来说去还是一个样。
记者王小峰:我关注人的多面性
凤凰网文化:作为《三联》主笔,您对话朱德庸时发现他内心的世界其实非常狭小阴暗的。是不是很多艺术家都存在这种矛盾?您觉得他们在台上与台下,或者说作品与现实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王小峰:在我采访的过程当中,我更关注这个人表达,或者说他的态度。有的人在作品表现出来的和他在生活中都是不同的,比如高晓松,他的作品写的都很清纯,但是你在生活中你和他接触你会感觉高晓松真是一个滥人,真是一个混子。
可能很多人就会觉得很矛盾,实际上我觉得当一个人创作的时候,他的思维方式与平常和另外一个人交流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人创作作品时和生活中的气质一模一样了,我觉得这反而有点不正常。就像朱德庸,他的作品总是非常幽默,但是他却生活在自己一个痛苦的小世界里。或者也可以说我们都忽略了人有多面性,所以当一个人在我面前,他表现出任何一种可能的时候,我觉得从他自身的一个逻辑体系来讲都是成立的。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