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文化专访行为艺术家宋冬:每个人都是穷人
“爱护私物人人有责”与“借权”美学
凤凰网文化:你觉得我们生活中要面临这么多困境的,这种状况是什么造成的?
宋冬:这往往跟生存的状态有关,跟贫富的悬殊也有关。而贫富差距说到根本我觉得是权利拥有的问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在我们从小的教育当中,有一种声音告诉你要爱护公物,但是有教育过你爱护私物吗?没有,你或许从来没听说过你要爱护私物。你能爱护你自己的物品,这照相机是你自己的,你爱护的很好,但如果这是一个公家的,你不会像爱护你自己眼睛那样去爱护那个镜头,为什么呢?
我认为非常简单,人是一个自私的动物,他的基因里头有自私的因素,缺什么了就要去说什么,比如:“以德治国”,又好像“让我们的老百姓生活的更有尊严一点。”等等。
“借权”中最沉痛最无奈的是“借助灾难”方能享有的权利。为什么汶川地震之后,我们才想起来加固教学楼?那本应该就是最牢固的建筑,为什么还需加固?我们需要加固的是做人的良知!孩子的生存权,家长的安全感,必须借助这样一场自然的、人为的灾难才能获得吗?就拿北京地铁4号线的扶梯事故来说,遇难的那个13岁男孩那么向往到北京来,要去看雄伟的天安门,要去看那有意思的动物园,来到我们伟大的祖国首都…… 得到的是一个惨烈沉痛的结果,那天他哪怕睡懒觉都不会赶上那场灾难……但如果那个时间我带我的孩子去动物园,我就是那个痛不欲生的父亲。这不是那一家人的痛,这应该是全社会的痛。为什么我们非要借助人的生命和人为的灾难才能获得追问质量和黑幕的权力?我们能不能不必借助灾难就享有安全感?但可悲的是人为的灾难不断地发生,我们仍然生活在恐惧中,甚至用生命借来的说话权似乎也丧失了。
凤凰网文化:目的是掩盖“缺乏”的现实?
宋冬:是因为你生活得没有尊严,所以我们要把它当成一种口号,我们要让它有尊严一些,我们为什么没有尊严?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这都是更深入的去想这个问题。
凤凰网文化:那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
宋冬:究其根本是体制的问题。我觉得什么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但是往往仅需要一种事实就能证明这些体制是不是适合。
我总在说北京地铁站电梯事故的事,因为这事是心中的痛。小孩在电梯上出事了,那不是那一家人的痛,我觉得这是很多人的痛。那不仅仅是他的孩子,那也是我的孩子,如果那天早晨我带着我的孩子去动物园,我恰恰那个时间走在那,那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就将是那个痛不欲生的父亲,那个孩子那么向往到北京来,要去看雄伟的天安门,要去看那有意思的动物园,来到我们伟大的祖国的首都……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壮烈的结果,惨烈沉痛。
而事故是怎么发生的呢?你有权利让地铁公司去检查设备,他们说刚检查完,那么谁来检查那个检查电梯的人?电梯不可能每天发生问题,或许它曾发生过问题,又或许不仅是这一座电梯发生问题,但为什么发现问题时没来一个彻底大检查?我们一定要用死亡来作代价吗?我们刚才还在说以人为本,我们做什么事都在把这当成一个口号,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做这个,我们是以人为本吗?
凤凰网文化:可不可以理解成这是社会转型期过程中不可避免暴露出的问题,其实整体是在发展的?
宋冬:这种发展的代价是巨大的,致命的。可怕的不是牛奶中的三聚氰安,而是被三聚氰安们训练成的味觉,已经不知道真正的牛奶是什么味道了。
凤凰网文化:那你觉得如果大家都懂得怎么“爱护私物”了,一些“弱势群体”的利益会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呢?
宋冬:我不喜欢称一些人是“弱势群体”,我觉得他们是一群被忽视的人。比如说农民工,他们的劳动也许为GDP做不出多大的贡献,所以有人去关心他们吗?我在作品中主要谈“借权”,因为他们没有权利,他们需要借助其他的权利。
然而最沉重的就是借助灾难的权利,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不借助灾难的权利,我们能获得那个权利,我想这个社会就是进步的。
凤凰网文化:那你觉不觉得这种“借权”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小聪明”?
宋冬:“借权”并不是“小聪明”,我觉得它是“大智慧”。甚至是发展出的一种美学,它实用、行之有效。也有独特的视觉感。
小聪明让人一看就能看出来,这个大智慧是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我的作品中也有体现:一个身高1米9的人要在家放一张长2米的床,他的房间最长的一边也只有1米9,他真真切切需要那十厘米。他要不被人发现,用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一块砖一块砖地“堆”起一面墙,而这期间他也必须每天都蜷着身体睡觉。他必须偷偷摸摸的,他不能明目张胆的原因,是他必须要用很长的时间来达到这样所谓的一个目的,这就是一种智慧才能够驱动这样的行为,而作为不是真切需要那十厘米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大智慧”的。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