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文化 > 人物 > 史铁生逝世 > 正文
史铁生:为弱者留下永不残缺的精神财富
2011年01月03日 10:32 华声在线 】 【打印共有评论0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摘自2002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赛上史铁生的授奖词)

命运可以定格一个人的位置,但却决定不了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从史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黑暗的现实掩盖不住生命的光环,生理的残缺阻碍不了精神的行走。史老师虽然走了,却给弱者留下了永不残缺的精神财富。

当今社会有许多人为弱者而歌,因为弱者以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和生活方式感动着我们的人生态度。但残缺不是残疾人的特权,更是当代弱者的精神代言。面对苦难,弱者更多的选择是逃避,甚至于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对于弱者,心灵的残缺比肢体的残缺更可怕。

史铁生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没有真正的强者,只是弱者弱化了自己的能力。苦难不可避免,达观以对就好。强者都是弱者中走出来的,因为他们看到了差别是必然的,既来之,则安之,为何不坦然在困难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中国许多人有残疾情结,将残疾演变成一种自我感动、自我原谅。身残志不残不等于以残为荣、以残为权,他们是残缺人中的弱者,是被忽视、自怨自艾下的畸形心理。史铁生说,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残者面对现实,最缺乏的是精神上的填补,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在于精神的存在。“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他将精神融入在写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属。而更多的弱者看不到自己的精神追求,将价值定位在强者的对比中,忘记了自己也是强者。

同样是弱者,脱颖而出的不是苦难的经历而是信仰的支撑。这是弱者看不到的精神源泉。无论是残疾人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青年人,拥有精神信仰的并非多数。精神信仰不等于不惑之年的人生感知,而是精神的形体。史铁生说,我觉得我是残疾的,但有一个完美的境界存在,那么这就成为我的信仰了,所以信仰是一条路。评价一个完整的人,不是肢体是否缺乏的,不是精神是否残缺,而是精神的残缺与否。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老师走了,也许正如他所说,要是史铁生死了,并不就是我死了。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王帅 编辑:刘嵩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