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真相:一个间谍的自我修养
2009年05月03日 11:52新世纪周刊 】 【打印已有评论0

国家广电总局的几位官员把《潜伏》大大夸奖了一番,称“总局领导看完以后反映都是好的,还给中央政治局常委都看了。”

在《潜伏》中反反复复谈信仰,谈了不下10次吧

编剧姜伟:要弥补的话,我就让余则成出走!脱党!左蓝死了,他也不干了,逃了

内文导读——

《潜伏》人物谱 余则成:我会奋斗终身 编剧姜伟:我想让余则成脱党出走

历史上的军统天津站王天木与“箱尸”案 真正间谍战一次失误,命就没了

《新世纪周刊》封面《潜伏者:一个间谍的自我修养》

在台北,余则成对着墙上的结婚照,缓缓流下两行热泪——电视剧《潜伏》的结局,定格于此。潜伏者不知道自己还将潜伏多久,观众也无法预知他和翠平今后的命运。

和那部名片《卡萨布兰卡》一样,《潜伏》留了一个悲伤的结局,让观众的情绪挥之不去,念念不忘。

一部毫不掩饰其商业性的电视剧,却迎来了观众和评论的双重热情,总会让人问一句:为什么?

国家、生命、信仰、爱情、牺牲、理想与命运,《潜伏》里有所有让我们热血沸腾的东西。无论是正面人物余则成、左蓝,还是反面人物李涯,他们都忠诚于自己的信仰,作为大反派,你可以说后者的顽固和执著愚蠢,但观众依旧会为这样一个人的眼泪而动容。

正像电视剧里余则成、翠平的代号“深海”。在特殊的年代里,“潜伏者”们功勋卓著,却因特殊的工作性质,除了几个大人物外,几乎都是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

从《潜伏》中,你可以看到信仰的力量,对那些无名英雄有更深的敬仰。

你也可以看到生存学,会意于那些官场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规则。

你可以看到爱情的多样。左蓝、翠平、晚秋三个女人加在一起,就是一个理想的完美伴侣。

从前苏联的《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朝鲜的《无名英雄》,到更近的电影《窃听风暴》、《色戒》,《潜伏》悄无声息地巧妙借用了那些经典细节,尊重了观众的智商,也留给了观众挑刺的余地。

为了智慧的力量,为了那些深海无言的无名英雄,让我们瞩目潜伏者。

《潜伏》背后,故事更精彩

从一万多字的原著,到30集的电视剧,这背后的故事,就够精彩。

■本刊记者/张雄

电视剧《潜伏》最近大热。2009年4月11日,制片方开了个专家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更像是庆功会,国家广电总局的几位官员把《潜伏》大大夸奖了一番,称“总局领导看完以后反映都是好的,还给中央政治局常委都看了。”总局办公厅主任朱虹评价说“这部戏是我们国家近年来最好看的一部电视剧”。次日,该剧在北京卫视黄金时段收视率突破10.15%。

除几位大学教授和媒体外,与会者多数有政府背景,毫无疑问他们是“组织”的代表。领导勉励编剧兼导演姜伟“再做一个《潜伏2》,完全有可能做好”,姜伟会意地点点头。但在会后面对记者采访时,他坚决否认会拍续集,“对我来说,这个故事已经结束了。”

大家比较集中的意见是结尾“共产党人宣布结局的方式”。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效岩说,她先生看了以后,第二天早晨很气愤地跟她讲:这个结局我实在接受不了。

张效岩说,“那个表情,给人的感觉太冷酷了。”姜伟给出的解释是:观众期待谈话人的语气是80度,大家习惯了影视作品里党组织和颜悦色地跟下级说话;演员表演出的是50度,属于正常上下级对话口气;但到了观众那里,他们接收到的是20度,自然就觉得有点“冷酷”。

龙一的小说原著只有14000字,没有左蓝和晚秋,主要反派也就老马一人。姜伟拿到剧本后在家憋了10个月,最终扩成40多万字的剧本。龙一说:“姜伟拿了我这一点点小松子,如果这松子放我手里,炒炒也就吃了,在姜伟那儿,他给种成了一棵大树。”

姜伟偏爱改短篇小说,“你可以天马行空,展开你的思路,这是短篇小说的优势。字多内容多,改编量也大,取舍起来更麻烦。”他之前的路子多是都市情感剧,对古装戏或年代戏并不感冒。原著最终打动他的是余则成与翠平的假夫妻,这种拧巴和别扭的关系戏剧性极强,打破了过去地下斗争影视作品默契配合的模式。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郭运德说,谍战剧自从《暗算》到如今“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他还总结出“三大俗”来:特务胜似美娇娘,恐怖起来吓得慌,敌我之间斗狠忙。但他认为《潜伏》“整个设计非常紧密、精巧,环环相扣,有条不紊,这确实是进行了一个智力的操练。”

相关阅读:

台媒续写《潜伏》:男主角潜伏38年归来

<潜伏>可能拍续集 孙红雷愿意破例接戏

《潜伏》获广电总局称赞 导演姜伟婉拒拍续集

《潜伏》成职场攻略 “办公室政治”引热议

网友讨论:《潜伏》为什么这样“红”?

信仰浮出水面:观众在《潜伏》中看到什么?

潜伏:一个间谍的自我修养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张雄   编辑: 彭婷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