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流行记录:"痞子"王朔创造文学神话
2008年11月11日 11:04凤凰文化综合 】 【打印

编者按:回忆不仅仅关乎怀旧。那些零散却又清晰的片段就像是一面面镜子,映出每个人和这个社会曾经的一瞬。在镜子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现在甚至未来的自我形象。

从大众文化的视角观察,改革开放30年的流行史,是一场持续了30年、依然在继续的文化狂欢,我们的笑容和泪水都无保留地献给了它。或许乐在其中,或许精疲力竭,不论你是谁,这30年的大众文化,都不得不与你有关。“改革开放30年流行记录”是凤凰文化为读者带来的又一个惊喜。希望通过梳理文化生活的脉络,这组系列文章能为读者提供回忆和思考的契机。30年来,那些人、那些事,究竟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988年:痞子创造文学神话

王朔的4部作品在这一年被同时搬上银幕,文学界、电影届、评论届不约而同的称1988年为"王朔年"。

王朔现象

文学评论家朱大可说:"似乎只有王朔的小说才真正支配了民众的流行趣味。"

王朔生平

王朔,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至今,王朔也不愿讲他是北京人。相反,“我是东北人”这句话他却说得理直气壮,出生后不久,便随著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大院里有各地的人,唯独没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时北京参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闭的大院生活,使作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里还有居民,以为那里除了商场就是公园。

上中学后,王朔搬进了城,朝阳门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北京的语言对他来讲是陌生的。由此可见,今天王朔的语言,跟“老北京”是没有渊源关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语言交流后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

“调侃”,成为王朔语言是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小时候所面临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时时被侵犯。街头的流氓,严肃的老师,专横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无力回击这种侵犯。但你也一定要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种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调皮捣蛋差不多的把戏,却惹得大人们生气了。

有人问王朔:“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名利了。”王朔答。王朔写了社会边缘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闲为社会不允许,每个人的社会位置都非常明确,新时期以来,很多人生活在社会边缘。过去中国的中产阶级,依附在权力阶层,由政府、军队、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构成,改革开放前,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强的优越感,经济状况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开放后,这个阶层逐渐瓦解,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经济上的优越被私营者代了,政治上的优越感又很模糊,他们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又没受过太多的教育,社会位置急剧变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们,社会位置的提升和知识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贩打腰提气,现在是受过教育、有能力的人扬眉吐气,每个作家不可能写尽社会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写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农民、知识分子一样,王朔对“边缘人”的了解,使他的笔下都是这一群人。

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为解放军政治学院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这种出身对与他以后在作品轻车熟路地描写北京市井生活有极大补益)。王朔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后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曾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写的就是那时的感受。王朔少年时就读于韶山中学,在学校并非一个顽劣的学生,甚至曾经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虽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为此被关押了三个月时间。

1976年夏,王朔高中毕业后到山东参军,在部队中是一个普通的"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1978年在大学恢复招生的时候,王朔兴起了报考文科的欲望,开始练习写作文,期间偶然将习作投往《解放军文艺》,居然中选,这便是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等待》。《等待》是一篇时代印迹很浓并且颇为稚拙的小说,文笔还很学生腔。然而在1978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的当时,它无疑是清新可喜的,一投中的也显示了王朔的创作潜力。

此后王朔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其间他曾经试图经商,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倒是体验了许多被骗的心情。这一段致力赚钱的经历,后来被记录在《橡皮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大喘气》)和《许爷》等作品中。

经商不成,无所事事之中他又开始进行创作。商人的视角使他知道什么东西适于出售,于是他挑选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为自己的描写对象,果然,在《当代》上一投而中。

其自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90年代成为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一声我是流氓我怕谁,直如当头棒喝,劈手撕下所谓崇高的面纱,接下来几乎全部的媒体都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论战中去,加上〈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等电视剧改编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

改革开放30年流行记录:

[1987年:在肯德基排队要一个小时]      [1986年:内地流行音乐崛起]

[1985年:“性”不再"伤风败俗"]         [1984年:“我们都下海吧!”]

[1983年:邓丽君和张海迪都是偶像]      [1982年:大龄青年涌进婚姻介绍所]

[1981年:女排夺冠让国人扬眉吐气]      [1980年:译制片比如今美剧牛多了]

[1979年:商业广告粉墨登场]                [1978年:不良少年引领时尚]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邓东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