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叙利亚诗人对话莫言:诗是个人体验照亮的(图)

2013年08月19日 11:16
来源:深圳特区报

3 创造的艺术形象应超越国界和阶级

“更重要的是,我读到了诗人通过诗歌这样一种形式——自己提问,然后自己来应答。他把诗歌当成了剖析自我的一种工具,通过诗歌展露自己内心世界,也通过诗歌审视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想这样一种站在人的角度上的写作,毫无疑问是我们小说家,所有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必须遵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莫言说,一旦诗歌、小说具体到跟意识形态等量齐观一样高的层面上,这种艺术就失去了它超脱于现实的意义。所以好的诗歌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应该超越时空。

同时,莫言认为,把历史简化成单线条或简单的表述是难以概括的,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他也不应该总是把目光盯在权势者,像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他的思维已远远超越了现实政治。

阿多尼斯非常赞成莫言的观点,认为把政治史视为人类历史是错误的,政治只是文化和社会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作家、诗人不能仅仅满足于批判权势,还应该对整个社会和文化提出质疑和批判。

“我觉得诗人也在用诗歌创造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莫言补充说,阿多尼斯的诗集里有一句——“给老鼠一根皮鞭,它立刻就会像暴君一样趾高气扬。”这就是超越了具体的政治的艺术形象,可以想像到,每个时代里,都可以看到“挥舞着皮鞭的老鼠”。阿多尼斯的诗集中还有一句——“一只举着香瓜漫步的野兽”,这个意象也很美。诗人通过用诗歌营造的这种艺术形象,跟小说家用小说文体营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应该都是超越了国界、阶级。

对于如何寻找中国文学和阿拉伯世界的文学的交汇点,阿多尼斯遗憾地表示,自己对中国还不是非常了解,如果想更好地了解中国,可能要一辈子的时间。他表示,一位名人说过,“知识虽然远在中国,也当求之”,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非常悠久,希望这种关系在现在和未来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往纵深发展,更多地探及文化层面。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阿多尼斯 叙利亚 文学理论家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