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泰戈尔中国之行的尴尬:有人现场发传单批评诗人

2013年02月05日 10:29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李继锋

在体育馆作公开演讲

当天下午3点,身着印度民族服装的泰戈尔出现在东大体育馆。校长郭秉文向大家作了介绍,给予泰戈尔高度赞誉,还强调说,“泰戈尔所发表的学说,足以阐扬东方文化精神,并于沟通中印及世界文化历程有伟大之贡献”。

泰戈尔眼光和善而深邃,在讲坛上说了将近一个小时。说到激动之处,他紧握右手,放在胸前。

当然他还是用英文。演讲结束之后,徐志摩登台作了翻译:

“余乘轮船溯扬子江而上,于昨夜月朦胧时,登甲板瞭望,沿岸风景,依稀莫辨,于村林中窥见两三星火,回顾船上乘客,多入睡乡,鼾声大作,因发生种种感想,觉得世界上现时未普遍的光明,就等此村林中之星火,社会上乏清明的感觉,就等此乘客中之酣睡。及船近金陵,晨光熹微,鸟声杂树,无数帆船,顺风直驶,稳渡中流,又觉得此种光明浩大现象,即将来世界人类,经过混沌状态,由牺牲奋斗所得结果之比例。”

泰戈尔还强调说:“今世界障害文化之恶魔势力如猛兽者甚多,排除责任,在于青年,排除方法,不在武器,当以道德势力,精神势力,相团结,发挥伟大之感化力,以贯彻人类和平亲爱之主旨。近世文明,转尚物质,并不为贵,亚洲民族,自具可贵之固有的文明,宜发扬而光大之,运用人类之灵魂,发展其想象力,于一切文化事业,为光明正大之组织,是则中印两国之大幸,抑亦全世界之福也。”显然,他认为东方文化的精神,可补救西方偏重物质的不足,达成世界和平。

印度诗人的话语,借助中国杰出诗人的表述,让观众们沉醉了。当天体育馆里聚集了中外人士六七千人,有些校外的农夫、工人也来了。虽然这些人多半听不懂英文,他们还是蜂拥而至,一睹传说中的大诗人的风采。

那天由于现场人太多,还发生了一个意外——正当泰戈尔讲得痛快淋漓时,忽然场内发出扑嗵一声巨响。原来体育馆楼上横板因超载过多开裂,几乎坍塌。好在,没有人员受伤,演讲很快就继续进行。

有人现场发传单批评泰戈尔

然而,在演说进入尾声的时候,竟又出现了一个意外——有青年出来散发传单,内容是严厉批评泰戈尔的,甚至声称要将老人赶紧送回国去。

一直在盛赞中国传统文化的泰戈尔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说起来,和当时中国所处的特殊时期有关——在救亡压倒一切的历史背景下,反封建反传统成为当时中国人最迫切的任务。这时,泰戈尔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推崇以及对西方的批评,便成为一场文化风波的导火索。

本就不平静的中国思想文化界因此分成两大阵营,以梁启超、徐志摩、胡适等人为代表的一方,对泰戈尔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那种不仅出于礼仪而且更是出于文化认同的热诚欢迎”;以陈独秀、郭沫若、茅盾、瞿秋白、吴稚晖、沈泽民、林语堂等人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成果的捍卫者和左翼文化人士,则要“激颜厉色送他走”。

第二天,泰戈尔离开南京,继续北上,在济南短暂逗留,最终到了北京。他在华的活动,成为文坛和媒体追逐的重要目标。5月29日,泰戈尔在徐志摩陪同下搭船去日本东京,后取道香港返回印度。

徐志摩曾这样评价泰戈尔此行:“他这次来华,不为游历,不为政治,更不为私人的利益,他熬着高年,冒着病体,抛弃自身的事业,备尝行旅的辛苦,他究竟为的是什么?他为的只是一点看不见的情感。说远一点,他的使命是在修补中国与印度两民族间中断千余年的桥梁。说近一点,他只想感召我们青年真挚的同情。因为他是信仰生命的,他是尊崇青年的,他是歌颂青春与清晨的,他永远指点着前途的光明。”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泰戈尔 传单 诗人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