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尾芭蕉的羁旅
松尾芭蕉(1644-1694)被誉为俳圣。有关“芭蕉”这个名字的由来,他在《移芭蕉词》一文中写道:“当年移居此地之时,植芭蕉一株……是以人呼此草庵为芭蕉庵。”芭蕉庵的主人自然就叫“芭蕉”。俳人之首的松尾芭蕉出身在伊贺国的一个武士家庭,童年为藩主公子当过伴读,后来公子死了,芭蕉外出谋生,到了江户即今日的东京,尽管生活清苦,芭蕉对俳句的兴趣越来越浓。翻译家飞白先生介绍道,芭蕉以前,日本已有贞门、谈林两派俳谐的兴盛,贞门派兴起于17世纪上半期,主张以俗语入诗,但比较侧重形式方面的技巧,谈林派兴起于17世纪下半期,反对贞门派形式主义的束缚,主张更自由地表现生活中的诙谐,但又不免散漫流俗。芭蕉先后学过这两派,但又超越了这两派,以他孤独的心境,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对应物,以心灵与大自然交流,表现出真诚的特色。芭蕉的俳句,因其境界的幽雅、闲寂、清苦而享有盛名,这种风格也获得了“蕉风”之称。
东瀛美文之旅丛书其一册为松尾芭蕉所著《奥州小道》(河北教育出版社),此书所涉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和中国古典诗文典故触目皆是。仅以全书最前《野曝纪行》为例。“北堂萱草已霜枯”,译者于注中指出,“北堂萱草”典出《诗经》“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树虽无常,亦蒙佛缘,得免斧斤之罪,幸甚喜哉”,这又让人可以想到《庄子·逍遥游》中的“不夭斧斤,物无害者”;“听得猿声悲,不堪弃儿秋风啼,谁个更惨凄。”继李白、郦道元之后,松尾芭蕉对“三峡猿啼”又有发挥;“倘若扶桑有伯夷,定必漱口;倘将此处告许由,定来洗耳。”这又是用中国古代著名故事盛赞自然山水。没有一定的中国古代经典的储备,读松尾芭蕉定要吃力。松尾芭蕉为文,仿佛是写给自己看的,又仿佛是与同等水平的人交流。读松尾芭蕉,让人想到东坡三袁等许多中国古人的文章,以胸怀为大地,化语言为涌泉,或长或短,或歌或哭,全不受世俗教条之羁绊,文成法立,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
芭蕉喜欢芭蕉的理由非常日本式,近乎古怪。他说,“……怀素走笔蕉叶,张横渠见新叶立志勤学。此二者余皆不取,惟于其荫翳悠闲自在,爱其易破之身。”通常的人情是爱完整、爱坚韧,芭蕉却爱“易破”。芭蕉推崇“负面价值”。
流浪与归家相比也是负面价值吧?所以芭蕉深爱流浪。他说,“古人多死于旅次,余亦不知自何年何月,心如轻风飘荡之片云,诱发行旅之情思而不能自已。”中国人说见贤思齐,芭蕉是见有人死于途中而大受诱惑,他从此开始拿飘泊当回家了。《奥州小道》是芭蕉生命最后十年行旅的记录——所谓“纪行文”,一种特别的散文品种——是他“已在路上”和“准备上路”的文学感悟。
芭蕉是1684年开始上路的,正当所谓“不惑之年”,他写了《野曝纪行》;1687年再上路,写下《鹿岛纪行》,同年还写下《笈之小文》;1688年,写下《更科纪行》;1689年,写下《奥州小道》。其中《奥州小道》无疑是其散文方面的最高成就。
三百年前的日本之行旅,主要靠步行,餐风宿露当然是家常便饭,其中的艰难、凄凉、寂寞自不待言,这大概才是真正的“苦旅”,但古人却以“奥州小道”这么淡定的名字命名一下就够了。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