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影响的不仅是生活(图)
叶匡政诗人、评论家
诗歌是文学艺术中最古老的形式。世界上流传下来的文学经典,最早的、最成熟的大多都是诗歌,比如中国的《诗经》,希腊的《荷马史诗》等等。
可能不少人会觉得,诗歌的作用是让人更加诗意地了解人生、了解世界,其实不尽然。在对个人的影响之外,诗歌还又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这一方面,中西方的哲人学者们都曾有过繁多的论述。
在西方,比如艾略特认为,一个时代语言的进步,是由诗歌推动的,因为诗歌总是在试图表述没有被语言表述过的感受,然后又影响人们的语言表达,改变大众的语言。
而在传统中国,对诗歌的认识,最经典的无疑是孔子说的“诗可以兴观群怨”,据古书记载,每年十月到正月,西周王室派采诗官到各诸侯国采诗。此时五谷已经收获、民众也在休养了,采诗官会找那些年老又无子女的人,给他们衣食,让他们去民间求诗。他们摇着木舌金铃,四处寻找歌谣。此时,男女会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采来的诗,再上呈王室。于是,君王足不出户,可尽知天下事。那时并没有言论自由这一说,因为君王期望民众能自由地言论,甚至主动去寻找真实的言论。诗在那个时代,就这样成为执政者了解民意的一种方式。
此外,中国还有史诗的说法,诗不仅参与着公众的意见表达,还承担着记录诗人个人及其所处时代的历史的功能,我们只要翻翻一个诗人的诗集,大约就能了解他所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现代诗和古诗,在它的功能上,我觉得其实是一样的。而无数诗人、学者、哲人对于诗的论述,也都证明了诗的重要性。
如今,似乎给人感觉写诗读诗的人很少的,其实不是。恰好相反,反而是多的,至少浮出水面的多了。我写诗很多年了,也经常会参加一些诗歌活动,在2005年以前,见到的都是熟人,2005年以后,随着网络的发达,见到的多是生面孔,网络时代,这些人横跨各行各业,有医生、有官员、有教师、有官员、有商人、有警察……
究其原因,是诗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写了诗发表不了,只能锁在抽屉里,无人知晓,但是现在,随随便便就能在网上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所以大量的诗人浮出水面。
相关新闻:
![](http://dolphin.deliver.ifeng.com/c?z=ifeng&la=0&si=2&ci=23&cg=22&c=29&or=232&l=789&bg=789&b=787&u=http://y0.ifengimg.com/34c4a1d78882290c/2012/0528/1x1.gif)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