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当代幸存的纯粹诗人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是当今瑞典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也是一个心理学家和翻译家。他著有诗集十余卷,并曾被翻译成三十多国的文字,特别是荷兰语、英语和匈牙利语。特兰斯特勒默于1954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在瑞典诗坛引起轰动,成为20世纪五十年代瑞典诗坛上的一大亮点,成名以后陆续出版了很多诗集,获得了多项国际及瑞典国内的文学类奖项。1990年患脑溢血致半身瘫痪后,仍坚持写作纯诗。特兰斯特勒默于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获得了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值得庆贺。因为自1996年以来,诗人已被诺贝尔文学奖冷落了15年,这在整个诺贝尔文学评奖史上都是罕见的(此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间隔最多是7年)。我不想说近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世俗化了,或者说它偏离了“理想倾向”这个核心,但冷落诗歌这么久,不免令人对这个奖的近期取向有所怀疑。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诺贝尔文学奖选中的是一个瑞典诗人,实现了对诗歌和国民的双重回归。富有意味的是,特朗斯特罗姆已偏瘫20年了,他的身体一半有生命,一半已死去,死去的一半仍寄存在活着的另一半上。而且,偏瘫之后的特朗斯特罗姆失去了说话能力,只能用一只手弹琴、写字,继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就此而言,他的存在成了这个时代诗人的象征。我善意地设想,特朗斯特罗姆之所以没有完全死去,似乎在等待这个来自他的祖国,也属于全世界的文学大奖。如果,诺贝尔文学奖不颁发给特朗斯特罗姆,那么,这个奖和特朗斯特罗姆双方都会遗憾。可以说,特朗斯特罗姆的胜利也是诗歌的胜利。
在我看来,特朗斯特罗姆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所谓“纯粹”,第一,他基本上只写诗,而不用其他文体写作。第二,他写的都是短诗,没有长诗,甚至组诗也很少。第三,他的创作量奇少,截至2000年他70岁时,一共写了163首诗。他出版第一部诗集时,只有23岁。从特朗斯特罗姆的整个创作历程来看,他是个起点极高的诗人,也许不能说他一直没能超越自己的处女作,但《诗十七首》完全可以被视为他的代表作,他后来的作品其实是对这部诗集的展开和分解。换句话说,《诗十七首》已确定了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基本风貌,这也可以视为他诗歌纯粹性的一种体现。当然,最能体现他诗歌纯粹性的是,他是一个只写短诗的诗人。似乎出于巧合,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辛波丝卡也是一个以少量短诗获奖的诗人。这两位诗人的成就证明:也许短诗才是诗歌的正宗,因为,它实现了最精练的词语和最强大的力量的结合。
在如今这个商品气息无孔不入的时代里,做一个纯粹的诗人需要克服多重压力。存在于当代诗人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从诗歌写作转向非诗歌写作。这种转向的原因也许比较复杂,但大多出于对文学市场的考虑,它潜在地包含着一种读者中心的意识,以及对作品畅销的期待。而特朗斯特罗姆拒绝向任何外力和诱惑妥协,他绝不会迎合读者,更不会迎合奖项,包括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一个非常纯粹的诗人。如果说这些是外在压力的话,一个纯粹的诗人必然还会承受内在的压力。正如现代派文学的创始人波德莱尔所说的,“一切伟大的诗人本来注定了就是批评家”。因为,复杂的时代要求甚至迫使诗人用多种方式说话,所以,大多当代诗人往往一手写诗,一手写评论。特朗斯特罗姆不是没有感到这种压力,但他执意要做一个“诗的禁欲主义者”。因此,他主动克服了用另一种文体表达自己的诱惑,并压缩自己的批评意识,实在难以克制时,他也会用诗歌的形式把它呈现出来:
太妙了,在抽缩之际/我感受我的诗如何生长/它在生长。它占据我的位置/它把我推到一旁/它把我扔出巢穴/诗已完成。
这节诗具有元诗的意味,它精彩地揭示了特朗斯特罗姆独特的创作观念:诗歌如同一个生物体,它以自身的节奏生长,只有诗人完全被诗歌“驱逐”以后,诗歌才会完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特朗斯特罗姆自道其写诗甘苦时说:“写诗时,我感受自己是一件幸运或受难的乐器,不是我在找诗,而是诗在找我,逼我展现它。完成一首诗需要很长时间。诗不是表达‘瞬间情绪’就完了。更真实的世界是在瞬间消失后的那种持续性和整体性,对立物的结合。”在我看来,这段话里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首先,特朗斯特罗姆是一个被诗寻找的人,换句话说,他的写作是一种被动写作,是对诗人与世界相遇时受到的强烈震撼和轻微触动的片段记录。其次,“诗在找我”不仅暗示了诗人对客观世界的倚重,也暗示了创作的艰辛以及他的“未完成”意识:
八月二日。某些东西想得以表达,但词不答应/某些东西无法表达/失语症/没有词,但也许存在着风格……
1
2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