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桦:用诗歌挽留光景
柏桦,著名诗人。1956年1月生于重庆,现为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出版诗集及学术著作多种,有《往事》《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山水手记》等作品多种,另有跨文体新作《史记》两部《史记:1950-1976》《史记:晚清至民国》在《大家》等刊物上发表,引起广泛关注。英文诗集《风在说》即将由美国西风出版社出版。曾获安高诗歌奖、《上海文学》诗歌奖、《红岩》随笔奖。
主持人语
作为当代汉语诗歌中最为优秀的诗人之一,柏桦在今天的金沙讲坛上,第一次讲起决定他写作气质的知青时代的田园生活,由田园而到诗歌,到江南,到明清,然后回到学术与写作,他说,他的“跨文体”书写让人尽享书写的乐趣,而人生的意义,不就在于“乐趣”二字吗?
采访手记
(2012年2月10日成都)
知道诗人柏桦的名字已很多年了,直到2000年以后才经常在成都见面。在我印象里,碰面的地点有茶坊、农家乐、酒吧、书店,好像从没有在正规会场见过他。当然了,我们见面更多的地点,还是在寻常的酒馆。这让我想起成都的朋友所言:“我经常心怀感激,因为和中国最好的诗人住在同一个城市。”
几杯酱香老酒下肚,柏桦的脸色逐渐酡然,额头放光,妙语打开翅膀,加上双臂在空气里的振翮,啪啪啪,他顺着激情的气流回到了一个壮怀激烈的年代,回到了诗的域场。从天花板倾泻而下的灯光让他的短头发芒刺耸立。窗外,成都街头标志性建筑般的曼妙腰肢和缤纷靓装,叠印在他的镜片上。他谈到了诗歌的夏天。诗歌的江南意象与气韵。江南的古人。黄酒、昆曲、园林。他就像一台古怪的电子管收音机,在数千里之外的成都接收着来自古代江南的奇妙音讯。这种“唯知音者倾听”的态势,催生出柏桦的异端之花,旁观者只能在柏桦摇曳的文本中感受他得自古人的神启。
其实,江南园林最能体现“华夏空间”感觉。柏桦认为,著名建筑大师童寯先生在《园论》里说得最好:“中国的园林,则是为了想象……他的环境是一种虚构,他的生活是一种哲学,他的宇宙是一个梦想。只有与世隔绝的人,才能体验到完美的快乐。”他还说:“与追求享乐主体的艾斯泰别墅和图埃乐里宫苑相比,中国园林之宗旨则更富有哲理,而非浅止于感性。在崇尚绘画、诗文和书法的中国园林中,造园之意境并不拘泥而迂腐……如果西方向东方学习生活的艺术,隐逸沉思则比哗众喧闹更为享乐。”
只可惜这种静美的空间早已被裹挟在现代性的时间进程里,变得日益可疑。那个空间是属于幻觉的,柏桦回不去了,只好在某些书中“梦游奇境”,譬如可以在吴自牧的《梦梁录》中神游南宋时期的杭州夜市,并按图索骥,在哪一座桥边或哪一条小巷可以找到最好的酒楼。
我想,如果用这样的印象来看待柏桦,其实只看到了他被古典诗词浸透的一翼,因为他的青少年时代就是为古典情韵所笼罩。或者说,这是他宿命式的禀赋。他在大学期间开始接触到象征主义诗歌,极大地强壮了他的另外一翼。首次读到波德莱尔的《露台》,他至今承认,“就是这本《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在我决定性的年龄改变了我的命运,而在此之前的早年阅读随之作废。”波德莱尔是诗人中至美的危险品、可泣的亡魂。“我的心抵挡不住他的诱惑,就要跟随他去经历一场"美的历程"。”柏桦的第一首现代派诗歌是《献给爱琴海》。“空空的浩叹,华而不实的语言根本不能表达我生活的经验,更谈不上诗的形式与技巧了。”但23岁的柏桦写得热泪盈眶。据说,这首诗是献给一个“空想的美人”。围绕这看不见的石榴裙,不会狐步舞的诗人,只好“不分昼夜地写诗”。
我发现柏桦的外形也在发生变化,不是老矣,而是相貌奇古,直追明清。访谈持续了4个多小时,柏桦戒了烟,也没有提到“江南”。这个词彻底遁走了,柏桦第一次谈到了自己的知青岁月。他的很多写作气质,都可以在这段尘封的岁月里得到答案……
实录
诗歌开始了,时间开始了……
我的知青生活是田园诗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你接受的众多访谈里,从未涉及你的下乡生活。可以谈谈吗?
柏桦(以下简称柏):我从重庆市外国语学校高中毕业是1975年,当年上山下乡,地点是巴县白市驿区龙凤公社公正大队。我在农村生活了两年半,直到1978年春考上大学。三十多年了,我至今没回去过,不过有机会倒很想回去看看。我的知青朋友有的回去过,说当地农民还记得我,还说山沟沟里出了个大诗人。呵呵,他们很可爱。
记:那时生活清苦,感受深吗?
柏:我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吃不饱穿不暖”。那是个大茶场,有广袤的森林,加上我们三十几个知青住的地方是个“知青点”,没有孤独感。更关键的是,我并不是每天必须劳动。因为我读书的习惯根深蒂固,无论什么,说出来的道理似乎就“见解不凡”,赢得了农民的尊重。他们用最大的善意对待我,我至今感铭在心。举个例子,每个知青都要评工分,挑50公斤走10公里的壮劳力,一天才8个工分,我体力差,勉强评4个工分。很多女知青都比我强,大家不说什么。可以说,这是我一生中最最快乐的时光。我向田园学习并常常醉卧森林,开始像一个成年人那样吸烟。每晚知青点组织政治学习之后,我在油灯下读发黄的百科全书,变为萨特笔下的“自学者”形象。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