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熊国华:我们的时代需要“绿色诗歌”

▲熊国华教授的部分著作。

书房主人

熊国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兼任国际诗人笔会秘书长、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研究,侧重于唐代文学和魏晋小说,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现代诗学、中国生态诗学研究。著有诗集《世纪风景》、《熊国华短诗选》(中英对照)、《与石榴对话》;诗评集《刘荒田抒情诗赏析》、《从奔放到澄明》;评传《美国梦》等。主编《世纪末的沉思》、《海外华文文学读本·诗歌卷》等。诗作和诗论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作品被选入《国际华文诗人百家手稿集》、《世界当代诗人大辞典》(英文版)、《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2年诗歌》、《21世纪诗歌排行榜》、《2010年诗歌理论选》等选本。

熊国华教授的书房墙壁上,有一幅唐·韩滉的《五牛图》。熊教授乐呵呵地说:“读书与种地,都是生活的美好形式。农民与牛是在土地上辛勤耕耘,而我则是在书海里耕耘。”

用生态学的眼光重新审视文学

在书海里辛勤耕耘的熊教授,其书房里的藏书种类繁多,有哲学、史学、文学、美学、宗教、民俗学、中西方的文艺理论,其中尤以诗学理论为最多。另外,还有一大批与生态学相关的书籍。比如,有《人类生态学》、《欧美生态文学》、《生态美学导论》、《敬畏生命》、《与自然为邻——生态批评与沈从文研究》、《瓦尔登湖》、《动植物入侵生态学》、《西方生态批评研究》、《生态伦理学》、《自然之死》、《生态理性哲学导论》等。

熊教授说他曾做过一个关于“中国生态诗学”的科研项目,生态诗学强调把人放在整个生态系统一员的位置,从生命共同体互为依存和影响的角度来体验和感受自然,希望借助诗歌语言重构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谈到为什么要提出“生态诗学”,熊教授特意从书架上抽出《寂静的春天》,然后接着解释说,生态问题在国外早已经提出来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位研究鱼类和野生资源的女作家蕾切尔·卡逊曾经写过一部《寂静的春天》,这是一部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强烈地震撼了社会民众。继而引起了西方对生态的重视,不少文学家都自觉地开始从生态角度去创作文学作品。

“《寂静的春天》把个人的命运、全人类的命运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当初看到这部书时,受到的震撼非常大。”熊教授感叹说。但相比国外较早起步的生态文学创作,中国的生态文学到了21世纪才开始由自发状态转向自觉行为,日益受到社会和评论界的关注。而他提出“生态诗学”,即是希望把诗歌作为一个切入点,一是以生物学为基础,倡导人类的生态主义,强调保护环境,敬畏生命与自然;二是提出注重生态批评,要用生态学的眼光重新审视文学作品、文学现象。

“绿色诗歌”拒绝对诗歌的“污染”

近年来,在网络上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诗歌创作的恶搞事件,比如恶搞“梨花体”等。熊国华教授作为一位诗歌创作者与诗学研究学者,对此种现象又是怎么看的呢?

熊教授认为,网上恶搞诗歌事件的出现,一方面表明中国诗歌读者的审美水平提高了。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就像生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样,而诗歌的健康发展,也同样需要保护诗歌的生态环境。

“世纪80年代以来,一部分诗人用口语写作,写日常生活,把诗歌写得通俗易懂,对诗歌贴近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但是当口语写作发展到口水化,混淆了文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区别,消解了诗歌文体的精致、优美和凝练,抛弃了诗歌最根本的节奏、韵律和意象,反而制造了大量的语言垃圾。”熊教授进一步解释说,他曾经提倡“绿色诗歌”的创作,就是因为觉得我们的时代太需要“绿色诗歌”了。

所谓“绿色诗歌”,除了前面生态诗学提到的关注人类的生态环境,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维护人类的现实家园和精神家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当下诗歌的两大弊端“崇低”和“媚俗”,都造成了对诗歌文体的污染。他希望唤醒诗歌的“环保意识”的同时,作为一个诗歌创作者,也要自觉维护诗歌文体的崇高性和纯正性,与“崇低”、“媚俗”的诗歌划清界线,拒绝对诗歌的“污染”,使中国诗歌能够健康地发展。

阅读私生活

读书让我心生平静

信息时报:你书房里还有不少关于绘画的藏书,你平常也爱画画么?

熊国华:我不画画,但我喜欢看绘画的书籍。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与绘画有很多的相通之处。绘画也是一种对形象、意象的把握。绘画不能把所有东西都描绘出来,而是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手法去表现,画外还有很多值得想象的东西。诗歌也是如此,如果全部都说出来就不是好诗了,它需要经过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引起思考。

我很喜欢西方一些超现实主义画家的作品,他们画的画面不是很完整,往往通过碎片、局部,呈现隐喻和象征意义。而很多时候,诗歌也是一种超现实的作品,往往通过记忆碎片时光碎片,通过诗人的想象,突破时空的限制,表达精神自由和心灵自由。

信息时报:你书房里的这些藏书,多数是从哪里购买的?

熊国华:以前是在新华书店买的,现在网购比较多。还有一些是别人送的。

在湘潭大学里读书时,我从同学的手里看到过一本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但学校图书馆就只有几本,我老借不到。于是便跑到市里的新华书店去看看有没这书卖,可惜没货。不过,因为去书店多了,和店里的售货员也相熟起来,后来有一天售货员告诉我,明天就有货了。我一听高兴坏了,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排队,书店一开门我就冲进去,一下子就买到了期待了很久的《美的历程》。

信息时报:你一般是在书房里看书么?

熊国华:书房是一个让人宁静和思考的好地方。我在外面有时很烦躁,但回到家里,只要到书房看一看书,就能心生平静。所以,我喜欢经常在书房看书。不过,床头也会放一些好的诗歌选本,或者佛经、圣经之类的书,临睡前看一看,会睡得很踏实。

信息时报:有没什么难忘的读书故事?

熊国华:我十几岁的时候,家里有个邻居是一个部队转业军人,姓罗,在常德师专任工宣队队长。他看我喜欢读书,便经常带我去常德师专图书馆看书借书。《史记》、《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名著,还有高尔基、鲁迅等人的作品也就是那时候看到的。还看了《资本论》和黑格尔、康德的书。那时是精神饥荒年代,碰到什么书都想抓在手上看。

信息时报:请向读者推荐一部你认为值得一读的好书。

熊国华:我喜欢霍金、爱因斯坦等人写的有关宇宙起源的书籍,书里除了对人类的命运的探索,还探索了宇宙的奥秘,这是一种对真理的至高追求,终极的人文关怀。

近来读到一部《宇宙史诗》。这部书以优美流畅的诗歌语言,形象系统地解读现代科学的宇宙观,同时又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与探索,将西方科学与东方智慧在诗歌中融为一体,让诗歌与科学在哲学层面展现共同的灵魂。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