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拿枪的诗人裴多菲

2012年01月13日 11:25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侯凤菁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1849年7月31日晨,贝姆将军让最后还能战斗的300人组成一支骑兵队,临行前下令裴多菲留下。诗人却违背了将军的命令,跟在骑兵队后面出发。在瑟什堡大血战中,裴多菲失踪。

直到1930年,才在维也纳档案馆发现了一份被认为可以证明裴多菲死亡的文件,是奥地利军队的一名联络官写的材料,根据一具尸体的相貌、胡须和佩戴的勋章,可以断定死者就是裴多菲。他被哥萨克骑兵长矛刺穿后胸而死,时年26岁。

在裴多菲文学博物馆的展室里,保存着《民族之歌》的原件、裴多菲在起义和战斗中穿过的衣服和使用过的佩剑。上衣胸口处戴有一朵小黄花,这是起义者的标志。每年3月15日,匈牙利还有很多人自愿佩带这种小黄花,以纪念裴多菲和佩斯起义。

被匈牙利人民所慑,加上兵败于普鲁士,哈布斯堡王朝遂于1867年同匈牙利签订协定,建立二元化的联合国家政体,国名改称奥匈帝国。

裴多菲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他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和8部长篇叙事诗,此外还有80多万字的小说、政论、戏剧和游记,且有相当部分在战火中完成。

裴多菲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战争中牺牲还是被俘?裴多菲生死之谜

关于裴多菲没有战死的说法也一直没有消失过。有人说他被俄国人俘虏,还传说有人在西伯利亚看到过他的坟墓。甚至在正式出版的书刊上,也有描绘裴多菲被俄国哥萨克士兵俘获情景的图画。就连在裴多菲参加最后一场战斗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人们对诗人战死的说法都一直存疑。

对裴多菲下落的争论到20世纪80年代末变得更加突出。当时匈牙利正处于社会制度发生剧变的前夜,各种思想十分活跃,越来越多的人又重新拾起这个话题,只是政府对此一直保持沉默。

1989年,一个名叫莫尔毛伊·费伦茨的私人企业家自愿出巨资,组建了一支由匈牙利、苏联和美国专家参加的国际考察队,冲破重重阻力前往西伯利亚寻找裴多菲的下落。

青年裴多菲

根据各种可靠的资料,考察队里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们也认为,裴多菲当年在西格什瓦尔战役中很可能没有阵亡,而是被俄军俘获后流放到西伯利亚。

80年代末的苏联正在实行“公开化”,许多历史档案已经开放。考察队居然在俄国1849年俘获的战俘名单中查到了裴多菲的名字,还有资料记载他被流放到贝加尔湖附近。

考察队在掌握了这些重要线索后,又意外地遇到“贵人”相助。原来在莫斯科有位名叫维诺基尔的80多岁的老人,知道传说中的裴多菲墓的地点。

他出生在西伯利亚偏远的巴尔古津诺村,在那里生活到成年。在他10岁时,他的爷爷曾指着村里墓地中的一座坟对他说:“这里埋着一位名叫彼得罗维奇的外国革命者,是个诗人。”

此后,他每逢去墓地祭奠已故的亲属,也总顺便在彼得罗维奇的坟上放一束花,因此对这座坟的记忆很深。年迈的维诺基尔应邀随同国际考察队回到家乡巴尔古津诺村,到现场指点裴多菲墓的位置。而他所指点的地方与流传下来的一张不知什么人很早以前拍摄的“裴多菲墓”的位置完全相同。

巴尔古津诺村坐落在贝加尔湖以南四五十公里的地方,恐怕就在中国古代的苏武牧羊的那个地区。直到现在,这个地方也还非常落后,交通极其不便,伐木和加工木材是村民惟一的谋生手段。100多年前的情景可想而知。

经当地政府的许可,考察队开始在巴尔古津诺村的墓地中挖掘,期望找到裴多菲被葬在这里的证据。由于年代已久,传说中的裴多菲墓的地表痕迹已消失,考察队只能扩大挖掘的范围。他们先后挖开21座坟,但均未发现其中有裴多菲的尸骨。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裴多菲 asp 酒徒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