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评论:让我们的中秋节多些文化、少些铜臭

2013年09月17日 20:28
来源:山西新闻网

中秋节当天走亲戚,记者携月饼等礼品乘出租车,与司机的一番对话至今记忆颇深。

“现在还买月饼呢?”

“不是,别人送的,再拿来送人。”

“这月饼的流向到底在哪里?”

“大概都送人了吧。”

“收的月饼多了能吃得完?”

“不一定。”

“唉,多半都扔掉喽!”

简单几句对话,却折射出时下很难规避的问题。月饼本是团圆、是中秋的象征,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它正沦为人们在中秋节时或应景、或寄情的商品。节日过后,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会剩余些月饼,而因此生出的浪费也难以估量。

月饼产能过剩造成大量浪费

中秋刚过,记者走访了省城几家大型超市,发现原本花花绿绿的月饼销售区此时都异常冷清。除了少许包装精美的礼品月饼仍然“伫立”柜台外,散装月饼几乎都已撤货,或被甩卖。而过往于此的消费者对于促销更是视而不见,月饼,终于在短短的三天假期后预料之中的被“冷落”了。

那么,这没卖完的月饼哪去了?

“少量的剩余月饼已经送回厂家了,将会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毕竟都没有过保质期。”某品牌月饼的促销人员说。

“我们公司的月饼回收后,会集中销毁或卖给养殖户喂猪,绝对不会再利用。”另一家月饼厂家的销售代表表示。

月饼,离“节文化”渐行渐远

某政府官员:时代变了,月饼“味”也变了。如今的月饼更多地被当作了一种礼仪性食品,而非意寓团圆。正所谓“肥”了商家,丢了文化。

大二学生李小燕:每年家里都会收到很多月饼,虽然扔了可惜,但实在吃不完也没有其他解决方法!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换种方式过中秋?

公司职员张华:年年月饼吃不了,扔了又可惜,真为难……

企业职工周旋:我不是领导干部,没人送礼,一家三口在超市买散装月饼吃,挺好。

网友“非诚勿扰”:今年中秋节单位发了一盒月饼,吃了。家里收到三盒,送出两盒,还有一盒在闲置家中。象征团圆、象征中秋的月饼,渐渐成了我们的负担。

似乎,我们已经不会从文化的角度来颀赏节日了。传统文化的流失,使人们觉得过什么节都“没劲儿”。小到中秋节,大到元宵节、春节,人们渐渐失去的精神家园,正在靠物质刺激来弥补。

拿月饼来说,虽然不爱吃也吃不了,但大家都买都送,你自然也得买、也得送。类似的物质刺激膨胀,使各种节日本身已不再重要,反到变成一个送礼和消费的时间标志。

试问,如今还有多少人能说出中秋节的含义及过中秋节的意义?

月饼盒浪费须有法规来约束

记者在小区询问了几位收废品者,得到的答案要么是不收月饼盒、要么是收购价极低,比普通书报纸张便宜近一半。“越花哨越没用,收回来也只能当垃圾扔掉。”一位收废品者这样说。

在月饼本身形成浪费的同时,月饼包装也带来各种资源消耗。

网上一项调查数据表明,每生产1000万盒木盒月饼,包装耗材就相当于伐400到600棵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此外,月饼包装中还大量使用了钢铁、塑料泡沫、纸张等资源。但由于没有回收渠道,70%的月饼盒最终被当作生活垃圾丢弃,加剧了环保压力、浪费了资源、也加大了消费成本。消费者消费的不像月饼,更像是豪华的月饼盒。

据了解,德国、丹麦等国都有限制过度包装的法律,比如规定产品的包装空位不能超过包装体积的25%,包装成本不得超过产品价值的15%等。无论是为了杜绝浪费,还是为了扭转目前畸形的消费风,我们确实也需要类似的法律来规范市场。

拓展中秋文化需要一个平台

“现在的中秋节哪有什么主题?无非是一家人凑起来吃顿饭。”小文的中秋节过得与平常日子并没区别,除了中秋当天和家人吃了团圆饭外,其余两天都是和朋友们打牌、郊游度过的。

“为什么中秋节变成了‘送礼节’、‘聚餐节’,处处弥漫着奢侈风?因为在如今的传统节日里,大家并没有具体活动可做。”退休教师鲍玉珍说。

鲍老师认为,中秋的核心是团圆,但团圆不是口号,而应该从细节上体现,这就需要大家找到一个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比如,年轻人们利用中秋节组织起来去郊游,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团圆。而这些新的生活方式需要有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再展开思路,寻求更好的表达团圆的、有意义的方式。”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没劲儿 月饼包装 中秋节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