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民俗: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吹糖人
吹糖人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业,北京话为“吹糖人儿”。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据说是麦芽糖溶化所得)。
木架分为两层,每层都有很多小插孔,为的是插放糖人。这玩艺儿好看、好玩,玩完后还能吃,一般孩子都喜欢,见着就走不动了,不是缠着大人要买,就是跑回家去要钱,实在没钱的也不肯离去,眼巴巴地盯着这些糖人。有的小孩图快,就付钱买一个现成的;有的则指定形状要求现做。这时,小贩就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段,待吹起泡后,迅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吹好了。再用苇杆一头沾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就大功告成了。糖人有各种形状,什么小鹿、金鱼、耗子、灯笼等,最惹孩子喜爱的是孙猴。孙猴做好后,要在猴背上敲一小洞倒人些糖稀,再在猴屁股上扎一小孔,让糖浆慢慢地流出来,下面用一个小江米碗接着,用小江米勺舀碗里的糖稀吃,直到糖稀流完或冷却凝固时,则连糖人孙猴以及江米碗、勺一块吃掉。这套玩艺儿称为猴拉稀,最受孩子们欢迎,不过价格要比其他糖人贵一些。
听老人讲,早些年有走街串巷吹糖人的,为了让生意好做,糖人可以不必用钱来买,而是用牙膏皮来换。两筒牙膏皮可以换一个孙猴或是其他的小糖人。这一着颇受儿童欢迎,常常有小孩子把家里没有用完的牙膏挤出来,用牙膏皮去换糖人吃,即便挨打也觉着甜滋滋的。想来这是计划经济难得一见的好处之一,只可惜现在经济发展了,牙膏皮也就不那么紧缺了。现在,恐怕不少老人只能对扔到垃圾堆里的牙膏皮报以苦涩的一笑了。
据传,吹糖人儿祖师爷是刘伯温。据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担换破烂。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吹糖人儿,刘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到现在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估计已经没有什么人把吹糖人作为一门吃饭的手艺活儿了。希望吹糖人儿和剪纸、年画、泥玩等东西作为传统文化艺术,能够受到人们的关注,能够有人继承和发扬他们,把这些古老的传统手艺保存下去,流传下去。
练把式
“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此乃过去对天桥民间艺术的一种贬义的评价,其实它只看到了天桥艺人说得多练得少的一面。这个说,俗称“撂地儿”,而演前“撂地儿”,就是在表演的空场招揽看客,恰是天桥艺人讨生计不得不练就的一项基本功。现在天桥民俗艺术团担任此任务的,就是天桥老艺人、说相声的沙广森,以及“天桥八大怪”之一的掼跤“宝三儿”的徒弟马贵宝。有了他们风趣幽默的解说和连接各节目的插科打诨,使整个演出更为活泼耐看。
绒花摊
从最初为讨吉利而应时出现,到后来发展成为了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绒花得到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先用丝绒包裹的铁丝,按照所需花样,由艺人随心所欲盘绕塑造而成,以武清人居多。近代“花儿刘”的作品,更是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了4等奖。因为绒花制作的漂亮,戏剧界的名角也多佩戴上台表演。
到现在绒花的制作方法更丰富了,从现在古文化街鳞次栉比的绒花摊位上,就可以看出绒花的品种越来越多,工艺也越来越复杂了。“花开富贵”、“多子多孙”,叫上名字来的绒花就有30多种。为展示手艺,摊位上还摆放着用丝绒盘出的龙凤呈祥。
从绒花摊主口中得知,会全套传统手艺的人已经不多,人们已经会运用现代方式来生产绒花了,珍珠、金丝线以及亮片都运用到绒花的点缀中来,白尼龙代替了传统的糊纸铁丝作为枝干和花枝,减少了制作工序,还可以直接在上面粘上裁剪好的花片,与过去相比制作时间缩短了不少。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