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人人争当“公知”是一种社会紊乱

2012年06月19日 23:06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彭晓芸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公知”日益成为一个贬义词,一些人对真正的原因浑然不觉,以为是这个词本身的罪过。其实,“公知”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本无贬义,是与“行 知”、“学知”对应的一个概念,泛指活跃于公共领域、通过大众媒介传播意见、思想、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行知”、“学知”则分别对应行动主义的知识 分子以及学院派知识分子。

与生造词汇“母知”涉嫌排斥女性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论述的性别歧视不同,“公知”声誉降低并非来自社会歧视,而是公知群体的脆弱性在媒介的技术革命之下充分暴露了。其污名化趋势显示这一社会群体与公众期待之间存在着裂痕。

这里所指的媒介技术革命,就是微博在中国的兴起。尽管存在买卖粉丝、虚假转发、营销账号泛滥等操纵舆论的缺陷,但不可否认,微博提供了一个“是驴是马拉出 来溜溜”的即时性公共舆论平台,考验着知识分子的即时交流、论辩能力以及这背后所需要的判断力和洞察力,这在今年以来持续数月的“方韩大战”中尤为凸显。

当公众熟知和认同的“公共知识分子”们在这一真假命题的论辩中没有展示出思辨力和明辨是非的良知时,公众对这一群体表现出失望便是情理之中了。急于为此辩 护的一些知识分子除了对号入座的心虚,更是将公众反应与体制钳制等政治阴谋论联系起来,似乎一旦与体制挂上钩,一切的“惊惶失措”都烟消云散、一笔勾销 了。这恐怕是一种泛政治的虚弱,也是知识上的不诚实。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论战当事人的韩寒喊出“就要做个臭公知”,非但没有为公知正名,反倒把污名化进行到底了。当韩寒发出“鼓励大家都成为公知”的号召时, 实际上是在为自己遭受的“代笔”质疑和“不学无术”指责开脱,仿佛只要把所有人都拉到同一境地、同一水平线,韩寒的尴尬就可以化解了。

然而,在一个分工越来越精细、社会治理越来越专业的社会,人人都来当公知的蛊惑之辞并不能消解事实上的门槛,只能显示出逆行者的无知无畏。恰如李敖对韩寒 的评价,写写小说、抒发个人感性体验可以(韩寒能否写小说也遭受质疑),但论政需要专业知识,需要积累。李敖这个说法,是一种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一个正常的社会,政客、娱乐、体育明星等知名度最大,因为他们曝光率最高。学者、“公知”知名度不会很高。人人当公知,人人当心灵鸡汤大师的社会,是角色 紊乱的。说明这个社会存在两大黑洞亟需填补:一是政治的良知,二是社会的焦虑。于是消费这两大黑洞的资本纷纷出马了,炮制劣质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微博上的网友们写出了“公知速成手册”,意在嘲讽叫喊式的公知门槛实在太低了,人人皆可为。有网友不无讥讽地说,当营销账号摇身一变成为意见领袖的时候, 还有什么人不能“被公知”?的确,当“姿势分子”取代“知识分子”的时候,那绝不是一个社会的幸运,而是深深的堕落和不幸。

这是一批裹挟着资本意欲消费政治的投机者在竭力地将知识分子或公知往下拽。这样的高声喧哗和向下流并不能将一个社会带往审慎理性的发展轨道,而只能激发民粹与虚荣。

与拉塞尔·雅各比在《最后的知识分子》中喟叹的状况既相似又相反,中国同样存在一批闭门造车的学院知识分子,他们可能缺乏真切的问题意识,不问社稷,但不 同的是,在中国,当学院知识分子缺席公共事务时,这样一个空白被消费主义的市场投机快速填补上了。一些关于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的微博舆情报告和学术分 析当中罗列的所谓公知,很多是营销账号甚至弄虚作假的投机分子,他们被各种分析报告关注,仅仅因为其巨额的转发量、评论数,而这又恰恰是营销账号的显著特 质。

雅各比哀叹美国非学院的知识分子“已经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整群怯懦的、满口术语的大学教授,而社会上没有人很重视这些人的意见”。这样的指责 对应的是学院派知识分子的犬儒,雅各比呼唤回归传统“公知”,遗憾的是,他可没能预判中国式公知如是怪现状,他们声嘶力竭,比赛着谁的声音更另类、更玲 珑,唯一拒绝比赛的,恰恰是学术和学养。

当痞子成为公知,人人皆可公知,公知这一群体正在自行溃败。所幸的是,一个良知尚未泯灭的社会,是一个能够自净的社会。专业知识分子在此轮方韩大战中站出 来,他们发挥着厘清谬见、提供专业分析的观察者作用,尽管他们的媒体知名度逊于往常意义上的公知,但他们的声音依然掷地有声。

公知遭遇着一场公信力危机,那么,未来还需要公知吗?当然需要。但不能不承认,公众的识别能力增强了,水涨船高,公知的门槛也提高了。因此,未来的公知不好当了,他们应当在影响公共决策、研判社会形势等方面发挥稳健而专业的作用。

这样的职业不需要高音喇叭叫卖,不能像传销师那样神神叨叨,也不能像大排档那样沿街吆喝,他们应当像工程师一样精细而内敛,像医生的手术刀一样锐利,解剖着这个时代,同时拥有“不对任何人谄媚的坚定独立的灵魂”。

人人皆可公知,则世无公知。一个“公知”的传销时代即将成为过去。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知识分子 公知 公共知识分子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