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梁小斌”的本质困境:世界从不了解她最伟大的人

2013年12月05日 15:05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叶匡政

感谢这些慧眼识珠的作家说出了真话!是的,这些年我再也没有遇到过像梁小斌这样的作家。在一个崇尚行动的年代,梁小斌是一个仅剩下大脑的人,一个完全生活在文本与思想中的人,这样的人能活在我们中间,本来就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奢侈。当大多数作家还在文字中表演时,梁小斌允许自己扮演的只有一个角色,那就是他自己,一个真实的思想的人。梁小斌并不是我们习惯意义上所理解的文学家或诗人,从他不再关注文字的分行之日起,他就化血珠为智慧,扔掉了一切拐杖,在一个智性写作的空间中爬行。他的思想是靠蠕动完成的,他蠕动所处位置,是当代中国暂无任何先行者的精神无人区。他不积攒引文,他不重复权威,他诚实地处理生命中每一种经验,他的每一次抵达都是自己思考的结果。他的语言像是一种可以再生的源泉,一种可以恢复行动的信念。他不属于任何传统,他发现的永远只是他自己身上的力量,那种被脆弱的肉体包裹着的思想者的力量。

“这个世界从不了解她最伟大的人”,对于梁小斌我几乎也要这么说。梁小斌文本的精神取向,接近宗教,无限期地接近什么,但从不曾宣告已经达到了什么。从表面上看,梁小斌文本在生动地诠释某种原理,但同样他把原理埋藏得最深,因为他的精神中,从没有任何原理在向他召唤。他不做结论,他要给人的是一种发现自己的力量,他渴望将心灵的自由交到人们的手中。如果说他有什么信念的话,那就是打碎世间的一切成规陋见,他要还给你的是人的思想的尊严。

梁小斌的思想之所以值得探究,是因为他公开了作为一个人与自己思想的困境展开搏斗的过程,他总是在人们的思维盲区摸索,以一种自传式的自我意识对事物进行观察,并记录了每一件自己能够评述的东西。这些文本不仅表现出概念的准确性,更体现出他对从未遭受质疑的一些命题思考的知识勇气。梁小斌的本意也许是想向人们提供一种美学趣味,但意与人违,他贡献的却是一种方法论。作为一名思想家,他拒绝一切确定性的观念并予以反驳,他的任务一直是想促使人们对质朴事物与知识假设提出质询。在梁小斌追求的思想方法中,我们可以发现永远体现着一种少数人意识,它的核心词是“笨拙”,在笨拙中他时刻提防着那种所谓多数人的文化经验。这种业已确立的思想立场把他与所有人区别开来。他的文本是建立在对那些隐含着“信心”与“多数感”的文化主张的批判之上。

赛义德在《知识分子的再现》中,对公众知识分子作了界定。赛义德论证说,知识分子“是个体的人,他被赋予一种向公众并为公众描写、体现和论述某种信息的能力……其地位在于公开地提出难问题,勇敢地面对教条和正统(而不是制造它们)……其存在的理由是再现所有那些日常被遗忘或被掩盖的人们和问题。”梁小斌正是赛义德所描绘的这样一位“不是表达一时的时尚,而是表达真正的思想和价值”的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文本也体现了赛义德所倡导的“逆反”,因为这些文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反驳由历史或习惯强加给人的能动性”,就是为了恢复人们最为本真的思想力“。

上个世纪,本雅明宣布”在上帝的世界里寓言家醒了过来“!梁小斌文本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寓言性,它是关于”中国本质“的一种复活的寓言。它在沉思中清除了对世俗生活的最后幻觉,并衍生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使它意指的一切事物不再与原先的鄙俗相称,甚至把它们变成了神圣的东西。奥比茨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智者必须用普通人愿意听的寓言把他们发现的东西隐藏或埋藏起来,以便培养对上帝的恐惧,道德和善行。”世俗的每一句基本言语在梁小斌的文本中都获得了意义,而寓言式的每一种感受都让人们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正像本雅明论证的,“能够保存这个世界的恰恰是寓言,因为对事物瞬间性的理解以及要拯救从而永久保存它们的关怀,正是寓言最强烈的动力之一。”梁小斌文本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绝对的主观思考,这种文本也似乎只为这样的思考而存在。

就像10多年前,我从他的笔记中编辑了他的书稿出版一样,今天我仍然期望这一社会自救事件,能让人们更全面地认知到梁小斌的文学价值。他确实是一个值得人们反复阅读与研究的思想者与文体家。如果能有更多的对他的这种价值达成共识,或许才是他真正摆脱“梁小斌困境”的开始。对一个作家来说,世人无法认知到他真正的价值所在,才是他面临的真正困境,或许也是这个社会的困境。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