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2013.11.13 第12期 作者:徐鹏远
导读:近来,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成为了荧幕新宠,看着明星宝贝们在镜头前天真卖萌,许多观众不禁大呼可爱和温暖。不过,评论人徐鹏远却认为这样一档以宝贝为中心和卖点的节目于本质上却是一场与宝贝无关的彻底的成人游戏,它与流行的“萌文化”不谋而合,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之外起着软化和麻醉的药效。
在经历了几载开疆拓土、独占鳌头的峥嵘岁月之后,一度闪耀荧屏的选秀类、歌唱类节目已生颓势。即使是宣称迈进选秀2.0时代的《中国好声音》也只有一季的“回光返照”,难掩疲态。途至末路,又逢“前方限娱”的标识,各方诸侯只得思变求存、另觅捷径。于是,今秋一档名为《爸爸去哪儿》的亲子真人秀成为综艺节目的大众新宠。
该节目拷贝自韩国,以五对明星父子的郊外生活体验为内容,凭借秀丽的自然风光、轻松的游戏活动、纯真的儿童稚气和温馨的父子相处呈现出轻快、融洽的崭新面貌,一改选秀歌唱节目大嗓门的聒噪以及洗不掉的成名欲望的油腻,引得一批观众大呼:萌、可爱、温暖、正能量。
然而,这样一档以宝贝为中心和卖点的节目于本质上却是一场与宝贝无关的彻底的成人游戏。
据栏目组透露,节目中的明星宝贝是经过细心甄选的:年龄限定在四到六岁,既不失童真又保证有能力完成游戏任务;男孩比女孩多,因为男孩更容易承担互助的角色,更因为韩版中男孩的表现最出彩。节目中的外景地,既要山清水秀,又保证不会太过艰苦和绝对安全。制作上,90分钟播出时长的背后是72小时百号员工四十几个机位的全跟踪拍摄,近1000个小时的巨量素材。因此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完全依据成人口味定制、选择性呈现的“盆景”,而非原生态的真实亲子生活。尽管宝贝们的表现并未经过导演和安排,却始终是处于孙悟空用金箍棒为唐僧画下的保护圈般无形而宽泛的限定与支撑之内,虽有意想不到的小惊喜,但大抵不会超出预料。而且,宝贝们也十分清楚自己是镜头里的主角,第三期中王诗龄就对菜市场尾随她的“平民”小伙伴说,我要去上节目去了,你们看我演出你们调电视就可以了。
当今时代,生存和生活的压力日趋繁复强大,身处其中、无可逃避的成人越来越自顾不暇、疲于应付。坚硬老练的世俗外壳下催生了“萌文化”的流行,萝莉、正太、喵星人无一不是在以温柔、稚嫩、顺服的形象起着软化和麻醉的药效,幻化出一场纯净安适的桃源大梦,而御姐、女汉子、腹黑等等则充斥了对于类似的现实脸谱的戏谑。此外,在历史和现实意识形态强大的雄性语境包围中,“萌系”的阴性语态也于空隙与不经意间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消解和对抗。
《爸爸去哪儿》成功地与这种“萌文化”不谋而合(也许恰恰是由此而生的),宝贝们天然地成为了萝莉和正太的真实化身,在融化观众心灵的同时,唤起了每个人对童年状态的乡愁和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而之所以选择“爸爸去哪儿”不是“妈妈去哪儿”,是因为“爸爸”这一男性形象通常更多地扮演着家庭外的社会脸谱,并于传统上充当着硬朗、坚强、严肃的家庭角色,更作为历史、政治、权力的主体象征,只一反转便可在解构的基础上收获双倍效果,不仅孩子欢喜妻子满意,男性自身也由此获得了全新的自我定义。
诚然,我相信连我自己在内没有人会对镜头里呈现出的亲子之爱与宝贝之萌表示怀疑。只是亲子关系面相诸多,养育反哺的现实并非只是节目中的单一平面。而且,比起真实成长中将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节目里设置的简单环节又能对父亲和宝贝们起到多大的帮助作用?短暂游戏的麻醉之梦醒来以后,现实中还得重新思虑何去何从。
或许,对于一档娱乐节目我们没必要提出太高的要求,开心就好,也大可以继续为之鼓掌叫好。只是游戏归游戏,麻醉归麻醉,总还要清醒过来。
徐鹏远,媒体从业者、自由撰稿人。文章散落于文字大潮,海底捞针或可不期而遇。
徐鹏远,媒体从业者、自由撰稿人。
凤凰文化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文化资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