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为“述而不作”正名

2011年11月04日 10:3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刘仲林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9月30日,本版刊登了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文章《我们还要“述而不作”吗?》,读者反响热烈,来电来函,现择精华刊登,以期引发对今日学者为学态度乃至中华文化复兴的讨论。——编者

每到孔子诞辰纪念日前后,各种纪念活动便纷至沓来:祭孔典、拜师礼、开笔礼、万人宴等等,但笔者觉得,如今最急需的事情,当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探索建设会通中西、融贯古今的中华新文化,并推动它向社会大众传播。这才是对孔子最好的纪念。

孔子有一句自谦的名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述,有“传旧”的意思;作,有创始的意思。古人认为:圣人创始,贤人、能人传承。孔子不能自比圣人,故谦称“述而不作”。事实上,孔子如果真的只述不作,他就不可能成为儒家的创始人。

遗憾的是,后人把孔子的谦辞当成了真实,止于观言,疏于察行,特别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述而不作”成了很多学者的信条,原创精神和独立思想有所衰颓。不可否认,宋明新儒家、当代新儒家,发展了儒家理论,但其理论内核和基本框架,一直没有变化。同时,这种“述而不作”的“经学”信条束缚,不仅发生在儒家,也发生在中华文化的其他学派,以致可以与战国诸子百家时期相媲美的“百家争鸣”,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再难出现。

前不久,张世英先生在《智慧版》发表的《我们还要“述而不作”吗》一文中提出了“述”与“作”背后的“知识”与“智慧”问题。他认为,“智慧”之不同于单纯“知识”的最大特点在于“智慧”具有原创性。“智慧”包摄“知识”而又超越“知识”,“智慧”是在“知识”基础上的创新。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智慧 知识 信而好古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