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要告诉我们什么
在一些港台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警察面对记者时的那句经典台词:“无可奉告”。政府面对媒体时的反应多是回避和搪塞,那么媒体变成发言人,又会如何呢?或许正是凤凰网文化频道这两本访谈集的名字--有可奉告。媒体的职责之一,就是将名人的所思所想“奉告”给读者。
所谓文化的范畴很广,文化频道采访的人也多种多样,哲学家有汤一介、傅佩荣;作家有苏童、严歌苓;社会学家有郭于华、廉思;舞台剧导演有林兆话、田沁鑫;音乐从业者有宋柯、黄燎原,各种经历、各种思想呈现在了一本书中。
有人瞧不起记者的工作,事实上如果没有好的记者,没有好的问题,就不能引发被采访者有深度的回应,更不会有眼前这两本《有可奉告》的问世。凤凰网文化频道的几位编辑甘心在书中删去自己的痕迹,使对话体的访谈,变为一本更容易让大家阅读的口述。这在当今很多记者将访谈集堂而皇之地署名自己“著”的时代,真的是难能可贵了。
在这两本访谈集,或者说口述集的腰封上,除了艺术性的印满被采访者的名字外,还有一句让我心中微微一颤的话:“发声与言说本身即是一种态度”。翻开书,一篇篇文章看下来,各位被访者果然言辞锐利,他们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自己身处的行业,都有自己和思考。文学评论家朱大可直言莫言“大多数长篇,冗长而粗糙”,而在面对政治时表现出“妥协、多重人格和诡辩逻辑。”
一个学者在自己领域内发言常常游刃有余,能直指要害。但如果面对公共话题,他们又持怎样的一种态度呢?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在书中说,他时常离开自己的文学领域,去发表言论,那时他“就不是作为一个教授,甚至也不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只是去尽公民的责任,我所有的意见都是作为一个纳税人提出的,我有这个说话的权利。”与许先生一起主持锵锵三人行的梁文道也主张“越界”,他对凤凰网文化频道的记者说:“我们公共生活的界本来就不是那么稳固的。公共生活的舆论,叫做公共舆论。公共空间的言论本来就应该挑战各种界限的存在,应该穿越他们。”梁先生说的没有错,不过如果在讨论一个具有知识性的跨界问题时,还是要慎思慎言。如梁先生谈智利和皮诺切特后,就被铅笔社的一些经济学爱好者所非议。
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知识分子在发表言论时不得不被各种禁忌桎梏,这时就如汤一介老先生说的,“我们常常是要妥协的,不妥协就没法说话了。本来我们还可以说一点点话,假如我们要真正做到不向非真理、半真理去妥协,那就一点话也不能说,所以良心就常常受到责备了。”
知识分子有发言的资格和欲望,那普通人就只有沉默吗?当然不是。关注底层的郭于华教授就谈道,“我们为什么说苦难有一种力量?苦难有没有力量,取决于它能不能进入历史,也就是说它能不能讲述出来,能不能被记录下来,能不能被我们思考。”普通人写下自己的个人记忆时,其实已经记录下了大历史,为后来提供了前车之鉴。普通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只要每个人都肯说出自己的记忆,说出对时事的评论,也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回头再让我们看看两本《有可奉告》的前言,看看编者们对自己的期许:“疲于奔命的今天,专注已成奢侈,厌倦在手零敲碎打不失为一种安静的消遣……堵塞的通勤途中还是需要找点东西来平平复恼人的心绪,并且弥补上白白流失的大好光阴!”诚如斯言!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