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杨绛翻译作品及风格简介

2013年02月06日 15:07
来源:凤凰网文化

如果说钱锺书的“化境”论是从理论上为翻译开创了一种理想境界的话,那么杨绛的“点烦”论则是从实践上为翻译开辟了一条可行之道。

杨绛在其所撰的《翻译的技巧》一文中称:

简掉可简的字,就是唐代刘知几《史通》、《外篇》所谓“点烦”。芟芜去杂,可减掉大批“废字”,把译文洗练得明快流畅。这是一道很细致、也很艰巨的工序。一方面得设法把一句话提炼得简洁而贴切;一方面得留神不删掉不可省的字。在这道工序里得注意两件事。(一)“点烦”的过程里不免又颠倒些短句。属于原文上一句的部分,和属于原文下一句的部分,不能颠倒,也不能连接为一句,因为这样容易走失原文的语气。(二)不能因为追求译文的利索而忽略原文的风格。如果去掉的文字过多,读来会觉得迫促,失去原文的从容和缓。如果可省的字保留过多,又会影响原文的明快。这都需译者掌握得宜。

这便是人所共知的杨绛“翻译点烦”论。窃以为,这短短二百七十一个字包含了四层意思:一是何谓点烦;二是点烦的目的,三是点烦乃一道不可或缺的工序;四是点烦的具体操作。显而易见,“点烦”二字是学识渊博的杨绛从唐代史学家刘知几那里借来的,顾名思义,便是“简掉可简的字”,其目的是使译文明快流畅、洗练净洁,但却是一道艰巨而细致的工序,运作起来必须格外“留神”。首先,不能因为点烦而“走失原文的语气”;其次,不能因为点烦而“忽略原文的风格”。换言之,就是要做得恰到好处,正所谓:点去一字不嫌其少,留下一字不厌其多。

杨绛不仅从理念上标举出翻译点烦论,而且尽力践行,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所译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即是一个突出的明证。是译初本凡八十余万字,杨绛经过一番认真地点烦,一举去除十万字,形成了七十余万字的定译本,于一九七八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梓行,首印便是十万套,眨眼间即售罄,由是诸多荣耀滚滚而来,先是获“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接下来又获“西班牙国王勋章”。

翻译作品

《堂吉诃德》(史上第一个从西班牙语原文译出的汉语全译本)

《吉尔·布拉斯》(法国文学名著,译稿经钱钟书校订)

《小癞子》

《斐多》

《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翻译 风格 原文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