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高柏园:道学对现代生活的治疗与提升

2012年03月02日 12:45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高柏园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高柏园在论坛上发言

凤凰网文化讯 2012年3月2日至7日,第一届“西安楼观中国老子文化节”暨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落成仪式在“天下第一福地”西安市楼观古镇盛大举行。3月2日上午9点,“楼观问道”文化论坛包括《道文化的现代诠释》主论坛在各界道教、两岸三地著名国学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共同参与下展开。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高柏园发言说,道学价值在于试图通过道学智慧,反省现代生活之问题,并提出相应之治疗与提升之道。以下为高柏园发言全文:

一、前言

廿一世纪中国大陆的崛起,对整个人类发展皆有重大之影响,这不仅是中国在政治及经济实力上的增强,而且也逐步使中国文化有新的发展。这对整体人类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而且意义深远。无可否认的,当前人类的文明,主要是以西方文明为基础所展开的内容,而这样的文明内容对人类现实的物质享受及种种知识、制度等,皆有着重大而不可磨灭的贡献,吾人今日能如此方便地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不能不说是拜西方文明之所赐,就此而言,西方文明对人类的贡献毫无可疑。然而,这样的文明虽有其贡献,但在此同时,也不自觉地导出种种负面性的影响。诸如消费主义的盛行与虚无、环境资源的掠夺与破坏、贫富不均的社会正义瓦解,以及由于人类的扭曲而形成的大自然的反扑等,皆说明西方文明的限制。在以往,由于西方文明属强势文化,东方文化的智慧较不受重视,如今,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自身限制的浮现,另一方面是中国文化下的大陆政经崛起,使得中国人对中国文化较以往更具自信,同时,世人也以较为肯定的态度加以理解,凡此,皆使得中国文化之智慧,有更多的机会为人类提出应有之建言与贡献。

中国文化在时间上渊远流长,在内容上博大精深,可论述的内容自是丰富异常,而非一短文所能道其万一。然而,儒者一向有“一以贯之”之道,做为统摄生命智慧之主轴,朱子的“理一分殊”亦正是如此之发展。易言之,种种文化内容之后,仍有其主要之精神为其基础,吾人即可先掌握此精神,而后一一内容便容易定位。本文之主要目的,即是试图通过道学智慧,反省现代生活之问题,并提出相应之治疗与提升之道。

二、道学的精神与内容

儒、释、道为中国的三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主流。即就道学而言,其内容异常丰富,从老庄的先秦道家、两汉的道教,以至魏晋的玄学,皆为其主干,而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个人养生保健,皆为道学所关心之内容。本文暂时以老庄为论述核心,此乃因为老庄思想毕竟为道家思想之观念基础之所在也。

一般而言,自然、无、无为等观念,皆为《老子》书中的核心观念。《老子.首章》即以一原则性之方式展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名、有、无、玄、天地、万物,一连串的观念逐一展现,也成为了解老子思想的重要文献。然而,这样的篇章毕竟是形式义的展开,对道、名、无、玄之内容并未说明,而有赖吾人以其它篇章之文献加以补足。这样的反省不仅是文献的理解问题,更是老子思想性格之定位问题。牟宗三先生、王邦雄先生及袁保新先生分别在其作品中指出《老子》思想性格的实践性,以及由此实践性而形成的思想性格定位。牟宗三先生指出,先秦诸子之思想并非凭空而发,而是针对时代问题加以响应的结果,也就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所谓“周文疲弊”乃是指周文化在长期发展之下,已逐渐僵化而失去自我调整与活化的能力,于是产生种种文化之失调以及由此失调而带来的扭曲与痛苦。以老庄为主的道家亦不例外,展开对“周文疲弊”的反省与回应。一如前论,文化既是如此宽广之范畴,是以吾人对文化之响应亦可有多途。儒家以极积之态度,试图以仁重新活化周文化,是以有“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之论。而墨家则以兼爱、非攻、天志、尚同等观念,重新回到夏商传统之朴质无华,此中宗教性色彩十分浓厚。至于法家,则完全由客观的社会政治向度下手,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在当今之世已非文化问题,而根本是制度与结构问题,由是而希望重建一客观法制,以取代失效的周文体系。无论儒、墨、法其所提出之内容有何差异,其共同精神仍十分明显,也就是一种积极建构的精神,儒家建构道德体系,墨家建构宗教体系,而法家则建构政治体系。凡此,皆有其正面之价值与意义。至于道家之做法则有别于以上三家,而是采取一种消极的治疗学方式响应时代。

依道家,每一种文化皆有其优点与限制,亦有其特殊的时空背景与发展性。如果我们忽视了对文化限制之自觉,无法有效掌握文化之特殊历史性及发展性,无论是何种文化内容,均可能产生僵化与扭曲之弊病。因此,儒、墨、法以某种新的文化内容取代或修正周文化,此中虽有价值,但是若缺乏相关之自觉与反省,则必然形成另类的偏执与扭曲。因此,道家在此并不试图提供具体之文化内容以取代周文化或其它任何文化内容,反之,道家在此乃是一开放之态度,去除文化之封闭与扭曲,从而使所有文化避免了弊病之产生,而这样的态度正是一种治疗的态度,而其对象是文化,是以老子学之主要精神,亦可以“文化治疗学”称之。今周文化乃是有为之内容,而此有为之文化产生种种弊病,是以治疗首先应对此有为之文化有所反省,此即“遮有为”,也就是去除有为文化之扭曲与僵化,由是而呈现一活泼之文化生命,此即为“显无为”。此无为并非一切无所谓,亦非什么都不做,“无为”乃是以自然加以界定,也就自自然然,自己而然,是顺生命本有之大道而行,此即无为之意义所在。因为我们有无为之智慧与反省,于是才能使一切文化活动充满意义而避免扭曲之病痛,此即“无为而无不为”,亦即为人类文化最后之归宿。若此论成立,则《老子.首章》即并非老子思想之起点与核心之关怀所在,老子并不是一位形上学家的角度去探究道的玄理,反之,老子乃是以一实践者、以一文化治疗者之态度提出他的看法与主张。因此,我们实应该由“有为”了解抽象的“有”,以“无为”了解“无”,以“无为而无不为”了解“玄”。因为是实践之智慧,是以如庄子所说“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而此真知亦无法通过抽象之言说而为吾人切实把握,此即“道可道,非常道”之所以提出之理由所在也。

道学之内容丰富异常,唯以本文针对现代生活以期有所响应而言,则吾人可以《老子.六十七章》为总要: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一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能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慈为三宝之首,亦是人心之要。此中之慈与一般之爱不同,一般之爱乃是由个人有限之私发之,是以其终有极限而为“有为”者也。而慈者乃是以道为首,也就是一种大公无私的心境,在此心境中,一切存在都能各得其所,各当其位,是以能天清地宁者也。有了慈心,自然会对一切存在心存关爱之心,而其具体表现为“俭”。所谓俭并非单纯节俭之谓,而是避免过分之过与不及。此中仍是以道为首也。道只是自然,既无过之,亦无不及,此为中道自然者也,亦为俭之为俭者也。有慈、有俭,是以自然中道而不会挟气而与物争胜,此即所谓“不敢为天下先”也。此三义不必是老子思想之全义,然就其响应时代之问题而言,却是十分中肯而切要,值得吾人特为标举。以下,请即说明现代生活中所存在之危机及困境。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道学 道教 现代生活 高柏园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