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徐冰:最会“玩”文字游戏的中国艺术家

2011年12月07日 18:46
来源:北京周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事实上徐冰的“英文方块字书法”推出后,不仅在西方艺术界,而且在民间也广受欢迎,许多美国机构已经开始在自己的标语中使用这种新英文书法。

若干年之后,徐冰开始着力创造他的世界通用语言--《地书》,一本从名字到内容到意义都与《天书》截然相反的书。从《天书》到《地书》,徐冰的创作始终围绕着语言与文字,所不同的是,《天书》完全是抽象的、晦涩的、无法看懂的,而《地书》则以人人皆能读懂的目标显示其艺术大众化的趋势。

徐冰说,《地书》的灵感来自于当年频繁旅行在机场等公共场所见到的标识。这些简单的标识通俗易懂,用最大众化的方式将各种不同的信息传达给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至今徐冰还一直在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那些已经被使用,具有共识基础和文字性质的标识和符号。他正在用这些标识和符号编写一本书,同时还有配合的软件,即在电脑上输入英文字母后,屏幕呈现出的是收集的这些标识。它相当于一种象形文字,一种新型文字。他希望《地书》能够起到这样一个作用:“无论受过何种教育、无论使用哪种语言,只要有生活经验的人都能阅读。”

在他看来,不管是《地书》还是《天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管你讲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否受过教育,它们平等地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天书》表达了我对现存文字的遗憾. 而这本《地书》,则表达了我一直在寻找的普天同文的理想,”徐冰说,“我知道这个理想有点太大了,但意义在于试着去做。”

“不要把艺术太当回事”

徐冰被冠以诸多艺术界的美誉与光环,而他本人却把自己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归于“不要把艺术太当回事”。

徐冰说:“你不要想到你要创作、要考虑艺术本身,不要考虑风格、流派、材料等问题,也不要在艺术系统的中间工作。”过去人们总觉得进入西方主流的艺术系统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谁进入了这个系统谁就是成功了,后来参与多了之后,徐冰发现这个系统本身就存在问题,而且在这个系统内部工作既“得不到东西,也贡献不了”。“关键是要和这个系统保持什么样的距离。”

徐冰认为创作艺术一定不能从材料入手,他的态度就是:生活在哪,就要面对那里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从这个方面入手,你的灵感就不会枯竭,”徐冰笑着告诉本刊记者。他还引用了毛主席的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

谈到艺术家和社会、文化的关系,徐冰说,任何一个艺术家都应该把艺术的道理搞懂。他认为,好的艺术家能够因对社会的敏感而导致对旧有的艺术方法论的改造。他说:“其实艺术的进展不是材料上、风格上的进展,还是人的一种感受和思维能力的进展。好的艺术家其实都是思想型的人,但他还必须能够找到一种新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这些感受。”

徐冰对当代中国的艺术及艺术家很有信心。他认为将来真正有出息的艺术家、真正的国际大师应该会是从中国大陆出来的,因为中国现阶段这个社会是“最适合现代艺术成长的土壤”,“差不多是现代艺术最活跃的一个地方”。

“我是觉得中国现在这个时代,最适合在其中工作。因为它有太丰富的不可预知的营养。西方的东西现在都比较清楚,它基本就是这样了,”徐冰说。

美院的召唤

2007年10月,中央美院首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副院长,旅居美国多年的独立艺术家徐冰参与了公开答辩等一系列的民主选举的方式,得到了中国教育部的任命。

徐冰于1977年考入中央美院的版画系,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于87年获该院硕士学位。

对于此番回国任职,徐冰表示:“我感觉当年到美国对的,现在回中国也是对的。”

中央美院对徐冰的到任也是寄于厚望。据该院网站消息,院长潘公凯在徐冰的任命大会上,对身为国际知名独立艺术家的徐冰大胆参与美院公开选拔副院长的创举表示钦佩。他指出,徐冰熟悉国际美术发展的潮流并密切关注国内美术发展、美术教育的动态,能够在一定高度上把握美术发展的方向,他的到来将会对美院国际交流与教学、科研创作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艺术家 徐冰 天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