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对话】学者:不应让《论语》成为另外一本红宝书

2012年05月23日 14:19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周东旭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学术对话现场,摄影周东旭

凤凰网文化讯 5月21日,第二届尼山论坛在山东济宁开幕,论坛期间,举行“展望未来十年文明对话学术全会”。对话嘉宾有德国前歌德学院中国区总院长阿克曼、亚洲管理学院董事施振荣、美国圣母大学教授弗莱德·达梅尔、中国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管委会执行主任周凯、华东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童世骏、日本爱知县立大学教授大野出,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主持。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尼山论坛组委会主席许嘉璐、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学诚法师等出席学术对话。与会专家从多个方面阐释了文明对话的方式、内容,以及不同层面的文明相互借鉴。

童世骏从五个层面讨论共识存在的具体形式,共识可以在不同主体,基于不同问题的不同方面达成。有时,共识并不一定要求是基于同样的理由,不同理由基础上也可以达成共识。中国改革未来的最大挑战,可能就是不同人从不同角度接受这个事业。“即使共识达不成具体内容,但为共识而努力也有积极意义。”

达梅尔对当前的文明传承和文化交流提出警醒。他认为不应让《论语》成为另外一本红宝书,不能只是背诵,更重要的是理解,同时,也不能让论语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文化传承不能成为木乃伊,文化要通过传承和对话鲜活起来。”

阿克曼则直言有些对话论坛很谦虚小心,不想涉及一些敏感地带,怕有太多攻击性,他认为学术论坛应该更多的关注现实问题以及解决,比如妇女权益。

施振荣认为“中华文明崛起”的说法不是很准确的,应该说是“中华文明再崛起”,因为中华早期文明对世界作出巨大贡献。施振荣还从王道和价值的六个面相讨论了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价值分有形、直接、当下、无形、间接、未来六个面相,未来的知识经济是无形的、未来的、间接的。

周凯探讨了当代经济能从中华生态文明中汲取哪些有益因素。他认为西方大多学者虽然看到中华文明保护生态的理念,但并没有完全看清全貌,同时,西方哲学并没有为生态伦理提供资源。

大野出透过日本佛签的研究,证明江户时代儒家思想在日本产生重大影响。当时的佛签上更多是在指导人们应该怎么做,有明显的儒家印记,体现中日间的文化交流。(周东旭)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本红宝 论语 学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