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者李晨阳:说儒家没有信仰 我决不能接受
“说儒家没有信仰,我是决不能接受的”,“我也并不认为当下中国社会丧失了信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系主任李晨阳在尼山论坛的分论坛上亮出观点,引发了台上台下来自大陆、台湾等地华人学者的讨论。
面对“中国人有没有信仰”这个争论已久、却愈显“新”“锐”的问题,华人学者们说,“不能把信仰和宗教信仰划等号。”
“信仰不一定是宗教的”,李晨阳认为,有些人相信人类应该尽量避免苦难;有些人相信人性善,为了体现人性要做善事;儒家讲,人的一生要“立言、立德”,这都是信仰。
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叶国良认为,儒家思想从知识的研究、袭承出发达到人生理想,不同于宗教通过信仰人格神实现。宗教讲“信(faith)、望(hope)、爱(love)”,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也讲“望、爱”,但不求“信”。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对信仰路径的不同做出形象的讲解:厅堂里挂着忠、恕牌匾,逢初一、十五要祭天地、祭祖先、祭圣人。几千年来,在父辈的言传身教、口耳相传中,在开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中,在家族的祭祀活动中,中国人的敬畏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就这样慢慢凝结、慢慢长大。郭齐勇认为,儒家以“仁爱”为中心的思想,就是中国民间百姓的信仰所在。
信仰可以与上帝无关,但学者们相信,它一定与道德相依,并且发自内心。中文繁体“德”字是正直的“直”下边一个“心”,李晨阳说,“道德是发自内心的。”郭齐勇也记得母亲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将心比心。
这场有关“信仰”和“道德”的对话,并没有回避当下社会出现的乱象和人们对“道德信仰缺失”的热议。
“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人忘掉了更根本的东西,脱离了历史语境去理解‘致富光荣’,甚至拿来作为一个人‘信仰’的全部、指导生活的全部,那是非常可怕的。”李晨阳说,当下中国社会确实对人的信仰,也包括他这样的海外华人的信仰提出了挑战,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
“金钱挂帅、物质刺激,今天中国社会有很多乱象。”郭齐勇说,但让我们看看中国的百姓:小悦悦事件中出手相救的扫街大妈、替过世兄长还钱的信义兄弟,他甚至回忆起“文革”期间自己在农村感受到的温情。中国百姓的信仰,他们的道德信念、做人目标、生活哲学,仍然是“孔仁孟义”。
中国历代“儒生”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的参与、谏言都是“直截了当”的,郭齐勇说,至今我们仍保有忧患意识: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付出了生态和道德的代价。一定要回到中国文化的根本,重新恢复我们的信念和信仰。
相关专题: 第二届尼山文化论坛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