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独家]于丹:南怀瑾从不说自己是全知全能的权威

2012年10月01日 10:55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徐鹏远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于丹(资料图)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逝世,凤凰网文化第一时间连线了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于丹认为,南怀瑾以个人化的态度解读经典,其真诚的态度比学术结论要重要得多。面对外界对南先生“国学大师”身份的质疑,于丹称自己作为一个晚生后学,尚无资格指摘前辈。以下为对话实录:

谈南怀瑾成就:他以真诚的个人感悟激活经典

凤凰网文化:您与南怀瑾先生是否有过当面接触,印象如何?

于丹:我与南先生没有过当面的接触,只是从很早读书的时候就一直拜读南先生的著作,但与南先生一直没有见过面。

凤凰网文化:您对南怀瑾先生作品有何评价?他对您是否有影响?

于丹:其实我觉得南先生是在传递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举,因为他的著作,比如《论语别裁》、《老子他说》、《孟子旁通》,包括他讲《金刚经》,就是他讲的佛家经典的这些东西,从来没有说是站在一个全知视角上去做一个宏大叙事,或从学理角度说自己是多么权威,没有一个是这样的,他说的所有东西其实都给了自己一个个人心得的角度。

其实我觉得中国文化本身是博大精深的,在我们今天去阅读它,特别是像南先生那样是把儒释道三家打通了那样去阅读的,需要选择一个很好的角度,就是自己的所思所得,是个人的体会,是个人的见地。南先生从来不说自己是全知全能的权威,他用“他说、别裁、旁通”作为自己的书名,其实我觉得他在表明一种态度,就是真诚的以个人的感悟去激活经典,完成一种个人心得的表达。

因为我们都了解南先生在早年是曾经从戎的,也曾经经商,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在书斋中做学术研究的人,他也是在这个社会上万水千山经历过来之后,觉得中国文化能成全自己的经历,他自己的内心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信任,所以他才会以个人的语境去做这些经典的解读、阐述,直到他晚年办太湖学堂。

所以我觉得对今天的人来讲,南先生传递出来的态度比他得出的学术结论要更加重要;他表现出来的对中国文化的这种热情,其实比他的成果更加重要。毕竟我们上个世纪对于整个中国文化的这种颠覆、批判是一个主旋律,那么到了这个世纪我们需要恢复文化中的一些东西。其实像南先生这样做出个人化的努力我想是有必要的,所以其实这才是他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谈南怀瑾争议:轮不到我去指摘前辈

凤凰网文化:您在百家讲坛也曾将《论语》用通俗化的方式向大众讲解,那么您如何看待您与南怀瑾先生“国学讲解通俗化”的相似之处?

于丹:我说过其实我与南先生从来没有见正式过面,我觉得呢,其实除了南先生以外,中国文化学者,很多人都对我形成了影响,但是我自己的这种解读可能跟南先生没有特别的关联。

凤凰网文化:您认为南先生的逝世对国学、传统文化等各方面最大的损失是什么?

于丹:当然他做出了很多个人化的努力,当然我认为如果南先生做出的努力还有后人继续弘扬下去的话,也许每一个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那我们其实不必盯住某一个人他离世带走的损失,更多地应该看到我们怎么样用生命去继续传承去弥补这种损失。我们现在来不及去指摘前辈,我也不愿说南先生的逝世对我们中国文化是一种多么重大或不可弥补的损失,而是更愿意说我们去多做一些事情,老子的一句话说的很好,"死而不亡者寿",南先生已经95岁高寿了,也许我们不能挽留他的物理空间的生命,但是在精神空间上如果我们认为损失大,那么我们就该努力去传承,去弥补。

凤凰网文化:有学者认为,南怀瑾先生作品中有很多常识性错误,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您觉得他被称作国学大师准确吗?

于丹:我只能说我作为一个晚生后学,我抱着一种景仰和恭敬之心去博采众长,去学习各位大家这种真诚的生命态度,但我不是一个考据者,我也不会在他们的作品中去过分的挑剔,我没有这种资格,我现在只是愿意去学习,愿意去治病。所以对所有他们真诚的用生命所做出的努力,我都持以敬仰之情,而且我自己学术的路还长,我去做我自己的努力,现在轮不到我去指摘前辈。

谈“国学”:我想传递对中国文化的信任

凤凰网文化:有人说中国现在仍需要一种启蒙运动,长期以来救亡压倒启蒙或者处于蒙启状态,并没有完成“五四”的任务,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倡导国学、复兴国学的意义又在哪里?

于丹:其实我觉得中国不再需要任何所谓的一种运动了,对于中国文化的精神传承也不是某一场运动所可以担当的。我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对自己祖宗的文化还抱一种信任的态度,还愿意身体力行地深入进去,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所得,所以我刚才就说南先生的态度对我们的启发比他的结论更加重要。

当前中国在经济的提升上很快,在国际上也引起了重视,但同时中国在文化上被西方误读甚至诟病的地方也非常多,所以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文化是一个多么长时段、多么大规模运动就能够完成它的提升的,其实它是需要我们所有子孙,所有的同胞用自己的内心对中国文化有一分信任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真诚的个人语境的净度,其实这才是重要的。

至于我做到的,并没有说把自己归入哪一个流派或有一个多大的设计,其实我自己从小是一个中国文化成全的生命样本,所以这些文化有一种信任,那我自己就在我学习、感受的路上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我提供的东西也不见得是正确的,我想我传递的也是一种态度,一种信任的态度,而不是结论。我现在不过是四十多岁,那么我五十、六十或七十岁的时候对中国文化是什么感受都很难说。只能说我在这条路上还会一直信任它,解读它,同时我是一个研究传媒的大学老师,所以我还会用这种大众传媒的方式继续与大家交流我的心得,如此而已。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于丹 南怀瑾 南怀瑾逝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