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大学任教同事:上课不带讲稿不“卡壳” “名”不副实
中新社济南12月9日电 (记者 孔凡元)“莫言上课是不带讲稿的,但一堂课下来,根本不‘卡壳’,和‘莫言’这个笔名根本不相符。莫言上课特别能侃,生动幽默,学生都特别喜欢上他的课。”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贺立华9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我同莫言交往已有26年了,我邀请他担任山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还一起给研究生上课。”贺立华称自己是流着泪听完莫言在瑞典学院的演讲。“尽管其中不少故事我已经熟知,但听着他动情地讲述,真实深刻的演讲,我还是禁不住泪如泉涌,我看到莫言的妻子琴兰和女儿笑笑也是泪光盈盈。”
对于莫言在瑞典“讲故事”,贺立华表示,“那情景仿佛是他们一道回到了那个饥饿苦难的年代,回到了贫穷的高密东北乡,回到了温暖的母亲的身旁....。.我对莫言的母亲印象很深,至今难以忘怀,20年前管谟贤(莫言的大哥)曾带我拜见过她老人家,那时《红高粱》刚问世,我是带着奥地利和瑞士学者来到东北乡的,老人家温和地盘腿坐在胶东大炕上,好奇地望着金发碧眼的奥地利小伙子笑,用手遮口悄悄问我‘这个人是男人还是女人?是男人吧咋还戴耳环呢?是女人吧咋还有胡子呢?’我公开了老人的问话,惹得大家开心大笑,老人家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莫言听说后,告诉我,这是他母亲第一次见西方人,除了见过日本人,还没见过别的外国人呢,她见这人长的和咱不一样,能不好奇吗?”
贺立华说,莫言站在演讲台上,虽说讲述的是平凡的母亲、平凡的故事,但他却向世界树立起了伟大的中国母亲形象,母亲的善良和爱成就了伟大的诺贝尔文学得主莫言,莫言又用他的小说故事,继续讲述着母亲教给他的真善美的精义,这种精义已经超越了国界、族群和时空,走向了永恒。
他认为,莫言讲母亲的故事,实际上是告诉众人一段悲怆中国的历史。在那国运不济、命途多舛的苦日子里,是目不识丁的母亲给家里注入了一种精神——敬畏读书,敬畏文字。
贺立华告诉记者:“莫言在瑞典的演讲,选择了‘讲故事’这一主题,这也是他多年创作的核心理念。莫言是个会讲故事的作家,他把童年时代猫在草鞋窨子里听来的传说,变作无边的富矿。他的脑袋里肯定有某部分细胞特别发达,这才赋予他无穷的想象。只要他不说,外人便永远不会知道他要讲一个什么故事,更不会知道,他脑袋里还有多少个让人惊讶的故事。于是,大家便会急切地关心莫言编织的下一个故事。”
相关专题: 莫言赴瑞典领诺奖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