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从文学标准看 莫言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学奖
余华为外国留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上签名。文/摄 本报记者 石红云
著名作家余华来浙师大讲学回应顾彬:德国作家比我们更过分
11月21日19:00,著名作家余华来到浙江师范大学做《我们的文学》主题讲座。当晚,上千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人群中一位女孩告诉记者,得知余华来金华讲学,她坐了6个小时的火车特地从宁波赶来,而且排了3个多小时的队才获得入场机会。在提问环节,观众们争先恐后地抢着提问,两个多小时中,现场始终气氛热烈。
文学是属于大家的
讲座中,余华主要讲到了他对优秀作家和文学作品的理解。他以少年时代他对鲁迅作品的感受举例说到,“与好的作品相遇是需要缘分的,不能强求”。他认为,每个人应该遵从自己内心阅读的感受。而文学也不是属于某个人或者某个著名作家,文学是属于大家的。伟大作品永远是开放式的、未完成的,每个读者阅读的感受都是在将作品推进到完成的过程中。讲座过程中,余华讲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精彩的内容博得了大家阵阵掌声。
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学奖
在随后的提问交流环节中,一位观众问余华对莫言的看法。余华说,他与莫言有20多年的交往。当得知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第一时间发送了短信向他表示祝贺。他说:“从文学的标准来看,莫言起码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学奖了。因为90%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爱玩,近年作品少
有观众问余华,为何近些年作品出版量这么少?余华坦言,他是个爱玩的人,常常接到世界各地的活动邀请就搁下了笔,而且当他在创作方面遇到瓶颈时总是搁置一边。目前,他手头上有好几部作品在写,他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有哪一部作品面世。
顾彬不喜欢是他个人的看法
讲座后,记者与余华进行了简短交流。针对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余华的作品影视改编费高达2000万一事,余华进行了坚决否认,说自己的作品很少被影视改编。当记者问到,顾彬评价他小说中男人看待女人的方式让人很受不了时,余华回应说:“顾彬不喜欢是他个人的看法,其实很多德国作家比我们更过分。”
链接
1960年出生的余华是浙江海盐县人,代表作有《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其中《活着》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话剧作品,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根据有关统计数据,目前,余华是中国当代作品被海外翻译最多的作家,获得诸多海外文学奖项。此次余华是受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邀请来讲学的。学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余华是该校的特聘客座教授,该校设有余华研究中心,这已经是余华第三次来该校讲学了。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