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路遥文学中的关键词:交叉地带

2012年11月21日 15:56
来源:《路遥十五年祭》 作者:安本·实

路遥作品的舞台在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也就是陕北地区。陕北自古以来自然条件恶劣,那里的农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地开垦、经营着这片土地。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作为内陆省份发展缓慢,陕北仍然是特贫地区之一。路遥就出生在陕北这块穷乡僻壤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直到1976年他27岁从延安大学毕业,分配到西安市《陕西文艺》(一九七七年七月恢复原名《延河》)编辑部工作。路遥生涯的大半,也就是他一生最敏感的时期是在陕北度过的,可以说路遥是个地道的陕北人。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窥见陕北的风土人情,以及生活在那片黄土地上的人们的大喜大悲。路遥的作品没有一篇是以西安大都市为背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居住在西安的、专门描写农民生活的“农裔城籍”作家之一。广义地说,是一位农村作家。

路遥的创作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期:1970年左右——1976年,这一时期他是一位业余文学工作者。他的户口在农村,人却在县城(延川县),一边做临时工,挣钱糊口,一边从事诗歌、散文创作,直到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系统阅读、学习中外名著。就笔者所搜集的材料来看,这一时期共创作了长、短诗歌十篇,散文五篇(包括与他人合作),短篇小说二篇(其中一篇是小小说)。

第二期:1976年—1980年前半年,延安大学毕业后,路遥分配到《陕西文艺》编辑部小说散文组,陕西省文联创作研究室。编辑工作之余,正式投入小说创作。这一时期他还探索如何摆脱“文革”文学的影响。总共创作了六篇短篇小说和一部中篇小说。值得注意的是路遥文学中第一部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九六七年纪事》(1978年9月执笔于西安)成为他以后创作的重要“契机”。

第三期:1980年后半年——去世。这是路遥形成自己独立文学风格的时期。这一时期他把“交叉地带”作为创作中的关键词。以农村和城市在“交叉”地带产生的矛盾冲突,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所发生的急剧变化为背景,着重描写农村的实际面貌和农民的生活状况,特别是传统的封闭社会受到动摇、冲击之后,农村青年所面临的“人生选择”。围绕这一创作主题,这一时期路遥共创作八篇短篇小说,五部中篇小说,一部长篇小说。

第三期以《人生》为界线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人生》是路遥的第一个创作高峰。这部中篇小说描写一个农村青年渴望脱离农村以及由此遭受的种种挫折。《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第二个创作高峰。这部长篇小说以1975年到1985年十年时间为背景,以一个农村青年所走过的历程为主干线,全景式地描写了陕北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前半期可以说是寻找、发现“交叉地带”的过程,以下作品反映了这一过程的发展脉络。以作品执笔先后为序,它们是短篇小说《风雪腊梅》、《姐姐》、《月下》,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一九六一年纪事》、《人生》。《人生》以后,路遥寻找新的目标。不久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的构思和执笔准备工作。第三期后半期中各短篇、中篇的执笔、发表与《平凡的世界》的准备工作是同步进行的。有几篇的内容与《平凡的世界》的部分情节结构有着类似和相通之处,总体上都属于《平凡的世界》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可以说是《平凡的世界》的习作。后半期可以说是路遥更加广泛、普遍地展开“交叉地带”的阶段。以作品执笔先后为序。它们是短篇小说《痛苦》、《生活咏叹调》,中篇小说《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你怎么也想不到》、《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本文特别选取路遥文学中的关键词“交叉地带”,集中探讨这一关键词和路遥个人经历之间的相互关系。

路遥最早谈到“交叉地带”一词是1981年10月在西安召开的关于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座谈会上。他说:“农村和城镇的‘交叉地带’,色彩斑斓,矛盾冲突很有特色,很有意义,值得去表现,我的作品多是写这一地带的……种种的矛盾……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相互折射。面对这种状况,不仅要认真熟悉和研究当前农村的具体生活现象,还要把这些生活放在一种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长远的历史视野之内进行思考。”后来(1982年8月)他还提出这个词是他创造的,他说:“这个词好像是我的发明。”并且说第一次解释这个词的意义是在上面提到的那次座谈会上。一九八一年十月正是路遥集中精力完成《人生》初稿、二稿尚未脱手的时间(其执笔过程如他本人所署“一九八一年夏天初稿于陕西甘泉,同年秋天修改于西安、咸阳,冬天再度修改于北京”)。《人生》写的就是生活在“交叉地带”的农村青年“苦斗”的经历。路遥将其作为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提了出来。由此看来,当时路遥对于“交叉地带”已有了自己的见解。

路遥设定的“交叉地带”指的是陕北镇、县、地区级的中小城市和环绕这些城镇的农村。即使单纯以农村为背景的作品,也是从农村与城市的关系(人际的、文化的、经济的角度)入手,极少数以城市为舞台的,也多写农村、农民的事情。“交叉地带”原本没有特殊的含义,仅是指农村的某些东西与城市的某些东西交叉。但是路遥赋予它以积极的意义,之所以关注这个“地带”是因为这个“地带”作为农村与城市的生活空间,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对立状态,两者间没有平等的“交叉”,有的只是农村处于城市的绝对优势之下,因而被禁锢和封闭。由于生产方式不同,农村和城市生活在生活方式或其他方面当然会存在差别。对于农村和城市之间自然形成的差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为地将其固定化,扩大化,最终导致出现封闭式的社会结构。例如,一九五三年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又如,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一九五八年)而制定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定了农村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迥然有别,严格执行户籍管理制度,限定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是实现农村“支配结构”的重要环节。执行这一制度的最终结果是广大农民长期地被禁锢在得不到发展的、贫穷落后的农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农村之所以落后,是由于在经济、文化等所有领域,始终处在与城市有着巨大差别的状态之下。坦率地说,是因为农村长久以来一直是城市发展祭坛上的牺牲品。对于上述社会现象,路遥并没有采取大声疾呼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的作品多以城乡差别为背景,描写那些农村青年在这条无法逾越的鸿沟面前,徘徊、跳跃、遭受挫折等等现象。例如《人生》中的高加林,他居住的村庄距离县城只有五公里,由于“鸿沟”的阻碍,他觉得自己似乎生活在别一个世界上(第三章)。路遥描写“交叉地带”的意义就是要揭示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社会结构中,农村和城市的矛盾冲突。

伴随着改革开放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以往对农村的各种严格限制得以放宽。农村和城市间的经济往来、人口流动逐步扩大增多。过去那些僵化的农村政策、普遍的贫困化状况以及集团式的耕种方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封闭的农村社会那种表面的安定开始摇摆动荡。旧的社会结构和传统观念被迫“崩塌”和“重新组合”,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壤。路遥所说的“交叉地带”,实际上也包含有变革时期新旧时代“交叉”的意义。

路遥描写、反映“交叉地带”产生的种种问题,总是从农村的角度和农民的视野出发,当然他并没有简单地把二者对立起来。其所以要从农村的角度和农民的视野出发,根本原因是他生在农村。作为“农民的儿子”,他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理解农民的感情。1982年8月,路遥谈到关于描写“交叉地带”的问题时说:“现代社会像一座立交桥,层层叠叠,复杂万端。这其中‘交叉地带’是最好的例子之一。随着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和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出现了农村向城市化发展的倾向。由此产生出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方式的冲突,文明和落后、现代意识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冲突等等。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些极其重要的方面,这一切矛盾在我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精神道德方面都表现出来了,又是那么突出和复杂。”(概要)实际上这就是“交叉地带”的内在含义,作为重要的创作主题,路遥对它做出了高度的概论。一九八三年春节过后,路遥具体谈到农村方面的一些问题,他说:“应该看到农村经济政策的改变,引起了农村整个生活的改变,这种改变,深刻表现在人们精神上、心理上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的变化,而且旧的矛盾克服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新的矛盾推动着体制的不断改革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的调整。总之,整个农村生活经历着一种新的改变和组合,应该从这些方面去着眼。”

关于“交叉地带”和自己的关系,路遥说:“我是一个血统的农民的儿子,一直是在农村长大的,又从那里出来,先到小城市,然后又到大城市参加了工作。农村可以说是基本熟悉的,城市我正在努力熟悉着。相比而言,我最熟悉的却是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带’,因为我曾长时间地生活在这个天地里,现在也经常‘往返’于其间。我曾经说过,我较熟悉身上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以及在有些方面和这样的人有联系的城里人和乡里人。这是我本身的生活经历和现实状况所决定的。我本人就属于这样的人。”在《路遥小说选·自序》中,路遥概括了“交叉地带”和作品之间的总体关系。他说:“我的生活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种种情态与感受,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也明显地影响了我的创作活动。我的作品的题材范围,大都是我称之为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五光十色的世界。无疑,起初我在表现这个领域的生活时,并没有充分理性地认识到它在我们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深刻而巨大的意义,而只是像通常所说的,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这无疑影响了一些作品的深度。后来只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反复耕耘,才逐渐对这块生活的土壤有了一些较深层次的理解。”这篇《自序》的执笔时间是一九八五年的春节,此后,路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把整个身心投入到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之中。这意味着上述引文是路遥有意识地为自己以前的创作进行了一次总结,画上了一个大句号。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是路遥为即将创作《平凡的世界》而显示的某种姿态。此时的路遥已经确定要选取自己生活经历中“从农村到城市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即在“交叉地带”成长的过程作为“最重要的一段”。路遥要把“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一段反映到作品中。更重要的是路遥要广泛采用“交叉地带”的题材,那么“写自己最熟知的生活”这句话也从一般意义上的套话落实到了“深层次理解”的“交叉地带”的含义上。路遥要把这种意义下的“交叉地带”作为自己的创作基点。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路遥 城乡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