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方方凭《武昌城》荣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作家

2012年04月14日 17:14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南都讯 “我从十九岁当搬运工人开始写作,一直写一直写,写到今天,在我最迷茫、最困难最空虚最寂寞的时候,都是文学陪伴我、帮助我、支撑我。文学不仅仅是我的良师益友,它简直是我的救命恩人。”4月13日下午,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首次在广州之外的珠三角城市--中国第一侨乡台山举行。方方从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9年度杰出作家获得者苏童手中接过“小金人”奖杯,禁不住与老友在台上热情相拥,笑称“多次大奖都是陪太子读书,没想到今天也成了太子”。

总奖金额度提至30万元

昨日下午颁奖典礼上,方方凭借以武昌战役为中心事件的历史小说《武昌城》,从众多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11年度杰出作家,并获得由主办方颁发的十五万元奖金。据悉,方方是在终审环节经终审评委动用增补程序而进入年度杰出作家的角逐,并最终获奖。根据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评审规则,经5名或5名以上的终审评委提议或附议,没进入提名名单的作家作品可直接进入终审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从本届开始,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总奖金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年度杰出作家奖金提高至15万元,其他5个奖项奖金均增至3万元。

阿乙、李静、赵越胜、黄灿然、杨显惠分别获得2011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年度文学评论家、年度散文家、年度诗人、年度小说家五大奖项。年度最具潜力新人阿乙因赴英国参加伦敦书展,未能赶到现场,由好友王小山代其领奖;年度散文家赵越胜也因身在法国,由好友、《燃灯者》编辑徐晓代领奖杯。其余获奖者均悉数到场并发表感言。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参加颁奖典礼,包括马原、叶兆言、麦家、王小妮、徐敬亚、谢有顺、朵渔、林白、李西闽、魏微、张翎、苏童、王小山、欧阳江河、笛安、徐晓、李少君、申霞艳、胡传吉、塞壬、飞氘等。《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潇湘晨报》等数十家媒体以及腾讯、凤凰网、网易等几大门户网站参与了此次报道。在现场投影屏上,腾讯微博对盛典进行全程直播,实时播放网友对各位获奖作家的评论。

回望十年

从2002年创立至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已连续举办十届。颁奖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都市报总编黄常开在致辞中说道:“自创立开始,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即以'反抗遮蔽,崇尚创造'作为自己的评奖文化,坚持”公正、独立、创造“的评奖原则,希望能通过大众媒体对文学现场的介入,以独立的审美取向遴选出当年度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他表示,“十年时间,我们用实际行动为中国文学界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赢得了作家群体的普遍认同,同时也为评奖文化的制度建设,树立了一种具备公信力的典范。”

作为奖项的创始人之一,南方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南都周刊主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组委会副主任陈朝华在典礼进行中,亦借助微博进一步阐释了大奖的理念:“这是一个最有诚意的文学奖,也是存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民间奖项。今年是第十届,我特别想重温并和大家分享第二届年度散文家得主余光中在获奖感言中所说的一段话:文学评奖要办得好,必须面对问题:1,谁来办?2,谁来评?3,谁来得?4,为什么得?”来办的人要热心文化;来评的人要望重士林;来得的人要实至名归;为什么得,要价值分明、精辟。“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周年回顾短片中,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终审委员会召集人谢有顺教授还谈到:“在现有影响力的基础上,还需要一个更加健全的、实务操作上的规程,把它制度化,将有价值的东西凝固化。”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方方 武昌城 华语文学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