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尚辉:中国藏族美术与藏族题材美术概述

2011年08月31日 10:42
来源:西藏文化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20世纪50—60年代伴随着西藏解放和民主改革,内地美术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开始陆续走进青藏高原,形成了新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藏族题材美术创作的高潮。受条件制约,当时美术家进藏的主要途径有:一是作为军人随军进藏,如黄胄、于月川、艾炎等;二是作为工作人员赴藏工作,如李少言、牛文、李焕民等;三是作为艺术家赴藏慰问,如潘世勋、赵友萍、张丽、陈谋、杨鹏等;四是作为美术家赴藏旅行写生,如董希文、吴冠中、邵晶坤等;五是作为高等美术教育的创作教学实践赴藏考察,如叶浅予、詹建俊、李震坚、周昌谷和方增先等。20世纪50—60年代藏族题材美术作品,主要着眼于反映新中国建立后西藏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与历史事件,如民族团结、康藏公路、生产建设、民主改革等主题。作为西藏解放与民主改革的亲历者与见证人,他们用饱蘸激情的画笔描绘了新西藏的社会变化,表现了藏族人民对于新生活的积极参与和对于新的社会制度的满怀信心。这些作品和上世纪40年代表现淳朴的藏族风情不同,不仅在画面内容上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而且在绘画艺术语言上具有更加自觉的民族化意识。事实上,这些作品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连环画和雕塑等,中国画中人物画的变革、油画色彩语言的民族风格探讨、版画中的套色与水印木刻技法探索等等,都因藏族题材时代精神的表达而形成新的审美转向,而一些画家也因藏族主题的真切表达与语言探索而促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毫无疑问,他们的一些优秀作品已成为中国这个时代的审美标志。现当代美术对于藏族人性精神的表现新时期对于艺术的重建,首先表现在对现实生活的尊重与真实生活感的表现上。20世纪80年代初对于藏族风情的描绘引发了全国美术创作的“西藏热”,这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第二次藏族题材美术创作的高潮,和20世纪50—60年代美术家有组织的进藏方式不同,20世纪80年代所有的青年美术家都把西藏作为自己艺术朝圣的麦加,包括院校师生在内的青年美术家们背负画具、携带行囊奔赴青藏高原,探寻高原风情给曾经在“文革”中受到视觉污染的人们以新的审美荡涤。那些描绘藏族日常生活的作品,显然具有淳朴的乡土气息,这种审美意趣的追求体现在当时对于“文革”政治美术的反叛,是整个社会审美意识的觉醒与艺术审美性创作的时代需求。这一时期表现藏族题材的美术家主要有:牛文、李焕民、徐匡、陈丹青、张晓刚、周春芽、艾轩、韩书力、潘世勋、吴长江、李伯安、陈逸飞、尼玛泽仁、徐唯辛、于小冬、巴玛扎西、计美赤烈、次仁多吉、边巴、德珍和次仁朗杰等。他们的作品和20世纪50—60年代表现高原生活那种纪实与抒情的审美视角不同,新时期藏族题材的美术创作,一方面是通过对雪域高原人迹罕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描绘给刚刚从“文革”劫难中复苏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与审美的洗涤,另一方面则是绕开那些意识形态观念以及被现代文明同化的生活方式,探寻雪域藏族人民原始生活状态中所蕴涵的天人关系。这些作品不再表现甚至是拒绝表现当代藏族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而聚焦于藏族人民作为游牧民族在氧气稀薄的冰川雪域中的生存状态,以此寻找现代文明中人类逐渐淡化和消失的某种淳朴品质与坚毅精神。当代美术家对于雪域藏族人民的表现,更体现出一种平视性的审美视角,它改变了以往历史上表现藏族人民形象时难以避免的仰望或俯视的角度,也克服了从“他者”目光所猎奇的风土人情的描绘,而着眼于对藏族当代世俗化的人性精神的揭示与凸显。

藏族美术与藏族题材美术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的价值与影响

西藏的和平解放尤其是民主改革,为藏族美术与藏族题材美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契机。1959年之后,西藏与内地在美术遗产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

藏族题材当代美术既包括西藏本地美术家创作的美术作品,也涵盖了中国其他省区美术家创作的以藏族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就西藏本土当代美术家而言,他们大多都曾有过系统的现代美术教育的求学经历,他们的美术创作,一方面受着藏族传统美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尝试着将这种传统融入现代美术的形态中;他们不再为宗教宣传服务,而是进行自主创作、自由个性与自我情感的张扬与抒发,他们关注更多的是现实中的西藏和西藏人。因而,西藏本土当代美术已形成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众多门类,尤其是将西藏唐卡绘画和中国画材质相融合并在棉布或亚麻布上进行创作而形成的“布画”,已成为藏族当代美术一种独特的绘画种类。这种布画,在审美形态上汲取并运用唐卡绘;和寺院壁画的造型语言与神佛符号,如圣像主尊式或传记历史式的构图形式、各类神佛形象的现代空间整合等,从而使当代藏族绘画与传统藏族绘画在视觉语言与传统符号上保持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布画,可以说,丰富了中国画的技法和语言形式拓展了中国画的审美意蕴。毫无疑问,当代西藏画家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重要创作群体,他们从藏传佛教美术中撷取有益的养分,并融入现代主义的一些视觉元素及他们对于西藏现实社会的生活感悟,从而形成独具面目的藏族画派。

中国其他省区美术家创作的以藏族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扩大了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审美领域,而且一些美术作品已成为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不可或缺的经典名作。事实证明,藏族题材美术的审美意蕴,丰富了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审美版图,改变了中国传统主流美术偏重文人意趣与文人体系的格局。一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离开了藏族题材的艺术图像是不完整的,没有对藏族题材美术作品的记录与叙述也是不全面的。

雄伟壮丽奇幻神秘的雪域冰川、高原圣地气候恶劣的生存环境所形成的藏族人特有的民族性格、宗教情怀、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及仍然在藏族现实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藏传佛教美术,都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审美资源。自从这种审美富矿在40年代被开掘以后,数十年来一直吸引着一大批美术家从事藏族题材的美术创作,他们中的许多人终生以从事藏族题材的美术创作为荣为幸为之求索。在他们之中,藏族的人文形象已成为这些美术家艺术追求的鲜明个性符号;在他们之中,通过表现藏族人文形象、发掘西部审美意蕴而不断激发了他们新的艺术创造力,促进了中国美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从这个角度来看,藏族题材为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的演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审美动力。

在某种意义上,藏族美术与藏族题材美术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相互团结与相互融合的文化结晶与艺术时代特征的凝固。20世纪以来,因不同时代的思想观念而形成的闪烁着这些思想文化特征的藏族题材美术作品,不仅是这些时代美术人文思想的典范,而且也绘就了一部藏族区域百年来社会发展变革的形象史。许多读者首先是从表现藏族题材的这些艺术图像中来认识或想象西部民族生活的,雪域高原百年来的社会巨变、藏族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精神风貌的变迁,都在各个时期的美术图像中得到最生动的塑造与呈现。的确,充满着想象与神秘的雪域高原为我们提供了历史沉思的广阔空间,藏族人民在与自然的抗争与和谐共存中表现出的生命意志与生存智慧,还将给予我们更多的精神启迪,还将继续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与演进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题材 巴玛扎西 噶当派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