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作家为何迟迟缺席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 14:57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兰守亭

中国作家在国际文坛上的“品牌效应”未形成

回顾我国以往的历史,凡是在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时代,文学的发展必然也是空前的。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坛进入了一个蓬勃的发展期,出现了像王蒙、阿城、冯骥才、贾平凹、苏童、王安忆、韩少功以及李锐、莫言、余华、残雪、北岛、杨炼等大批的诗人作家,这些作家及他们的作品在国际上已经颇有影响。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很令人鼓舞的。

中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也有擦肩而过 的例子。沈从文的名字被选入了1987年的候选人终审名单上,1988年他再度进入当年的终审名单,评选委员会已经决定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沈从文。 1988年如果他不离开人世,他将在10月获得这项奖。后来有人听说沈从文当时已经去世,经打电话核实后,此事也就作罢。

在中国当代作家里 头,尤其是写小说的,也有不亚于欧洲、美国、南美的最有名的小说家。他们作品的文学价值完全与那些获了奖的一样高。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影响由于语言 受到了制约,很多西方人因看不懂中文而放弃了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从而失去了对中国文学的兴趣。文学要走出去,首先要打破语言的界限,要把在国内影响比较大 的作家及作品介绍出去,对这样的作家在国外要广泛宣传,在国际文坛上形成一种中国作家的“品牌效应”。

最近十年来,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和国家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东方和西方世界的差别也正在缩小中,这种大潮流具体地表现在人类努力的各种领域之中,其中又特別以经济和电子传播领域的表现最为突出。文学也正在向全球化的趋势阔步前进。

当然,有人会认为,西方读者们的看好与否并非评价中国文学的首要尺度,汉语写作最根本的是获得汉语读者的认同。然而文学创作是不能抛弃世界文学这个大舞台。经济开放了,文学也要开放,文学也要走出国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从1982年到2003年这22届获奖者中,有8届获奖者来自非欧美的作家。虽然比例仍然很小,但也可看出瑞典学院的院士们有意对东西方文学进行平衡。这对中国文学向诺贝尔文学奖挺进、入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也许要不了多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会是中国的作家。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诺贝尔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