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余光中:别把诺贝尔奖看成世界文学奖项

2012年09月27日 17:27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余光中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余光中:台湾早年因为和美国的关系,一切朝美国看,后来因为“外交”挫败的关系渐渐脱离国际社会,引发台湾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不强调自己的文化。大陆比台湾西化得晚,也要经过这样一个循环。我觉得台湾就是自由和包容吧。

范我存(余光中夫人):刚才你说“台湾西化比较早”,其实台湾一直保留着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像农历7月“中元节”,大陆基本没有了,而在台湾则是一个大的节日。保持中国传统节日最多的还是香港。香港人的很多观念非常传统,比如结婚,他们流行穿着古代结婚的红缎子衣服;再比如每个星期日都要跟长辈饮茶。

余光中:英国殖民者在这一点上有些智慧,就是希望你读好英文,另外干什么我就不管了。所以香港社会是很奇怪的结合,它可以很传统,也可以很洋气。

维持汉语的主流美学

环球时报:您说过中文生态一旦被破坏,中国文化就会变质。如今您觉得中文是在变好还是变坏?

余光中:我觉得在一些作家或学者的笔下,是在进步,像我觉得我写白话文就比胡适写得漂亮。他当时曾说“要有国语的文学,就先要发展出文学的国语”。经过差不多100年,我们现在的文章应该比新文化运动初期写得好,诗也比那时候好。

可是一般人的中文是越来越差了。大陆的中文相当西化,西化到连自己都不觉得。我举个例子,像“进行”几乎取代了别的动词。比如“他现在在看心理医生”,可是有些人偏说“他正被进行心理治疗”。再比如“尊敬的党委书记”,中文应该是“可敬的”。“尊敬”是尊敬别人,“可敬”才是别人值得我尊敬。还有“女士们和先生们”,也没什么不好,可是复数不是中文必要的。台湾也受到这样的影响,因为台湾中文不好的人很多,会跟着大陆走。

我希望保持汉字的纯粹,不是不受外来的影响,而是汉语的主流美学要维持。有了这点底气,吸收外来东西无所谓,像唐朝也吸收外来的东西,夜叉和涅槃都是外来语。那时候中国文化健全,中文底子好,现在文化跟语言的底子虚了,就很危险。至于预防中文生态恶化,我觉得应该似乎教科书选好的文章,课外活动或社会文化团体要掀起什么运动时,尽量提倡流畅生动的中文。

环球时报:您怎样看待汉字的繁简之争?

余光中:以前大陆为了普及教育或写起来方便,采用简化汉字。我在台湾看报纸都是繁体字,笔画多的一眼扫过去,猜想它是什么字,谁会睁大眼睛看“凿壁偷光”的“凿”字哪里少一笔啊?而且我自己写稿也会写简体字,我的诗往往是手稿就登出来了,也没有引起多大的祸害。

可是如果你要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用简体字是行不通的,像大陆到处的碑文还是古体字,很多人签名也不是写简体字。当然笑话也是有的了,大陆的一些人为了表示对我的尊敬,特意把我的名字写成繁体。结果“余”字写成有“食”字边的,以为我这个“余”是简化的结构。我太太姓范,有人写成更繁杂的“师范大学”的“范”的繁体字。

当然从单纯的美学角度来讲,还是繁体字比较漂亮。比如头发的“发”(髮)字,上面的部分有三撇好像头发,左边部分好像梳子,多么形象啊!现在简化之后,出发的“发”也是头发的“发”。

环球时报:您在中山大学教授翻译。对于文学翻译,您认为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余光中:如果是一般知识性的翻译,可以随便一点,能达意、让人家读懂就好了。可是如果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至少要清通,而不能写得含糊混杂,甚至不通。所以文学的翻译还是要讲究,一定得有文学的水准才行。

我在大学毕业后三四年就翻了《凡·高传》,之后过了20年出版社又要出,我再一看太西化了,就花了一年时间整个修改了一遍,改了一万处以上。修改什么呢,举了例子,比如说“事实上,他是个坏人”这句,也算过得去,可是我不满意,“事实上”是白话文流行以来食洋不化、不中不西的说法。我常跟学生讲,你能想像贾宝玉跟林黛玉讲,“林妹妹,事实上我是爱你的”吗?(应为“其实我是爱你的”———编者注)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余光中 环球时报 大陆文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