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余光中:别把诺贝尔奖看成世界文学奖项

2012年09月27日 17:27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余光中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诗界泰斗余光中的这首《乡愁》,很多人从小就熟读,在心里体味着作者思乡的淡淡忧伤。这个月,余光中将迎来自己的83岁生日。10月8日下午,在高雄的家中,余老接受了《环球时报》的专访。

别把诺贝尔奖看成世界文学奖项

环球时报:今年瑞典诗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您有什么看法?

余光中:我一向的主张是:我们不要把它看成世界文学的奖项,看成西方文学奖就可以释然了。因为它毕竟是西方人办的一个奖,18个评审委员里只有一个懂中文。我们不一定要去拼命得这个奖。可惜大陆办的奖,像鲁迅奖、茅盾文学奖等,不是很能够成为所有华人地区的奖项。我们人口这么多,现在经济又这么强,如果办得更包容、更注重艺术本身的话,说不定可以办一个与诺贝尔分庭抗礼的大奖。

环球时报:您怎样看待诗歌在世界文坛以及中国文坛的位置?

余光中:西方文学的源头希腊一开始并不仅仅是诗,而是史诗,还有戏剧。希腊的戏剧一开始跟诗不分家,像荷马之后的三大悲剧家,就是用诗的形式来写作的。戏剧在我们这儿变成真正的文学是比较后来的事。至于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时已经比较晚了,反而是哲学家的散文,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和司马迁等,他们无意做文学家,可文笔好,说理说得透彻,抒情抒得动人,仍然是广义的文学。到了现在,我觉得写诗的人并不少,写得成功的却不太多。很多年轻人贪图方便,觉得写小说比较费事,写戏剧也很麻烦,写诗的话立刻就可以实现,至于别人欣不欣赏是另一回事。我倒觉得,如果你把雅俗摆在一起看的话,现在流行音乐的歌词就是大众的诗,像大陆崔健和台湾罗大佑的作品。

我觉得五四以来100年,真正的诗人里还要加上秋瑾、陈寅恪等。钱钟书很会写旧诗,郁达夫的旧诗写得多好啊。至于台湾,大概销得最好的就是席慕蓉等了,我的诗选也销了几万册。以2000多万的人口来讲,几万册不算少了,相信得诺贝尔奖的瑞典诗人可能还没我们销得多呢。至于中国大陆,北岛和舒婷很受欢迎,汪国真也曾经流行过,但新出来的诗人不能那么雅俗共赏。

大陆应为中国文化第一世界

环球时报:您说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大陆,但同时也有人说传承在台湾。您怎样看待两者的关系?

余光中:西方在政治上一度是把世界分成三类国家:第一世界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世界是发展中的国家,第三世界是未发展的国家。这主要是就经济的发展而言。我把政治的观念用到文化上,觉得以中国文化而言,中国大陆无疑是第一世界,台湾、香港大概属于第二世界,至于南洋各地华人社会是第三世界。不过这是一种原则上的说法,“文革”中的大陆不能算是第一世界,那时候的文人都巴不得把文化丢得远远的。

你刚才说“传承在台湾”,其实台湾对中国文化的教育还是蛮看重的。最近20年,因为民进党闹“独立”,搞“去中国化”,其实他们没想清楚,以为政治的独立就是文化的独立。这其实是两回事,比如当年美国摆脱了英国的统治,但并没有把英国文化丢掉。大家还是说Do you speak English?(你会说英语吗?)没有人问你Do you speak American?(你会说美语吗?)英文还是他们的母语。现在大陆也开始提倡儒家文化,派出孔子学院,或者领导人都引用一点古诗,民间多一点文学活动,那还是可以恢复第一世界。大陆应该是做第一世界的。

环球时报:现在大陆在复兴国学,像幼儿园会教《三字经》或《弟子规》等。在教育层面,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余光中:复兴国学并不一定等于复古,如果你反其道而行,觉得现在太西化,把复兴国学作为对策,可能也会走上另一个极端。背《三字经》和四书是有好处,可是也要配合当代的生活。比如说“父母在,不远游”,大陆那么大,怎么可能不远游。再比如说父亲死了,守孝3年,也不可能。所以复古并不能纠正当代的洋化。河南有一本专门研究中国文化与乡土的刊物叫《寻根》,有一次叫我题词,我就题了“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一棵大树当然是根越深越好,但另一方面也要开枝发叶,这并不是读《三字经》就能达到的。

环球时报:您曾说过中国文学要一直回溯到《诗经》,可如今大陆的年轻人读过《诗经》的可能屈指可数。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文学传统在新一代年轻人身上的遗失呢?

余光中:这当然也是时代在改变,现在不是科举年代,你不能指望年轻人读那么多古书。唯一的机会就是靠教科书,靠他们在中学6年好好读一点,然后靠老师灵活地教授,所以语文教科书选什么东西很重要。我觉得大陆朋友也许很少想到,就中学教科书而言,大陆某一方面比台湾要好。大陆中学语文教科书有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古典文学,《诗经》、《楚辞》和唐宋八大家都有点;第二个单元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第三个单元是台湾没有的,就是世界各国甚至包括第三世界的民歌童谣。我觉得这点不错,无形中让大陆学童很小就对各国有一点兴趣,培养了世界观。

环球时报:台湾受西洋影响在大陆之前,在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可以给大陆一些借鉴吗?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余光中 环球时报 大陆文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