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百万利润引发诺贝尔文学奖背后"押宝"之争(图)

2009年10月13日 07:55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徐楠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诺贝尔文学奖背后的“押宝”大军

如今,诺贝尔文学奖不光给国内读者带来了一份文化享受,也给众多出版社带来了一场“博彩”。为了能购买到诺贝尔文学奖中文版权,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这场“博彩”中。

1999年,译林社买下了奈保尔的作品版权,第二年他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尝到诺贝尔甜头的译林社,在2002年使出了“押宝”战术: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有五位,译林社一下买进了其中三位的作品版权,包括库切的《耻》。最后,库切赢了,译林社自然也成为大赢家。“库切作品,获奖前后是两重天。他以前已经得过布克奖,但没有太大的影响。”译林出版社社长章祖德说道:“诺贝尔奖是一个事件营销。不过,要拿下诺奖得主的版权,还需要有‘超前意识’,要依靠实力撒大网,大鱼小鱼一网打尽,小鱼养几年,说不定也成大鱼;大鱼养几年,难保不是一条‘金枪鱼’”。

一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目前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国际文学大奖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全球出版社的眼球都聚集在从这里走出来的文学。但是国内出版社要在200人左右的“长名单”中押中最终的获奖者,无疑成为了一场“豪赌”。围绕诺奖得主版权的争夺,并不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的。上海译文社总编助理赵武平坦言道:“围绕诺贝尔文学奖的版权争夺早在几个月前,甚至更早,出版社就开始“押宝”,预测并购进热门人选的版权。买到获奖者的版权,也就中了年度出版头彩。而如何与诺贝尔评委们心有灵犀,着实不太容易。整个过程像坐过山车,很刺激。”

[责任编辑:严彬] 标签:诺贝尔文学奖 出版社 押宝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