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莫言热”:高密难道要改称“红高粱市”?
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家乡山东高密政府准备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将斥资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莫言老家所在辖区管委会主任范珲表示“赔本也要种”、“这一千万先要扔出去”。(《新京报》10月18日 )
由此联想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作品《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孤独》中那个充满神奇魔幻故事的小镇马孔多也一时被世人所追捧。它的原型小镇、马尔克斯的家乡阿拉卡塔卡政府,为了纪念马尔克斯,并为小镇带来旅游业,倡议将小镇改名为“阿拉卡塔卡——马孔多”。尽管为此镇长掀起了一场宣传活动,但小镇居民还是否决了他的提议。
高密市政府欲借莫言热发展当地旅游、提升当地人气,本无可厚非,却忘了冲动是魔鬼。“先扔一千万”、“赔本也要种”,看似一种魄力,却经不起推敲。首先,种高粱造景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跟百姓商量了吗?其次是在景区的规划、论证上,官员一拍脑袋就要上马,征求百姓意见了吗?景区的利润和回报如何,投资有没有风险评估,万一玩砸了该由谁买单?
再者就是种不种高粱,百姓的意愿不能被绑架。笔者的老家在鲁西南,和莫言的老家一样,以前也有大面积种植高粱的习惯。但是由于收益问题,百姓早已不种此物了。父亲告诉我,高粱虽然好种,但市场需求少,价格低;而且这种作物不抗倒伏,容易遭受虫咬鸟食,产量无法保证。据报道,高密政府此前为鼓励农民种红高粱,曾经每斤高粱补贴一块钱,但依然没有人愿意种,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种高粱的收益有多低。既然如此,政府为何还要强加于人?
其实,红高粱在莫言的作品中不过是一个文学意象,其中加入了太多的夸张与想象,即使地方政府栽种出万亩红高粱,也未必是莫言想要的和游客想看的。要真想以红高粱为噱头发展旅游,当地还不如改名叫“红高粱市”。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莫言的《红高粱》红极一时,但当地已没有高粱地,为此,张艺谋在当地拍摄以此小说为底本的电影时,还专门种植了50亩高粱。然而,时过境迁,那片高粱地连同其热度早已不存在。现在,莫言获得诺内尔文学奖,当地的“红高粱热情”再一次被点燃,但不知这种热情能持续多久,也不知热情的结果是造福于民还是劳民伤财。
当下,随着“莫言热”持续升温,莫言的家乡正忙着修葺莫言旧居,虽然莫言一再反对也无益;高密市旅游局正提出建议,将整个山东省的旅游口号由过去的“一山一水一圣人”改成“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文豪”。不仅如此,莫言的老家记者如蚁,院子被踏得乱七八糟;家里的萝卜、土豆都成了“神物”。而这种热度和亢奋状态不光出现在莫言的家乡:莫言的作品将被编入高中教材;各路影视公司准备投拍莫言的小说;莫言作品供不应求,国内书店出现了断货等等。
但“莫言热”在热闹的商业表象下,能否带来文学的真正繁荣,能否带来国民阅读“经典”的回归,能否鼓励和带动更多中国作家摒弃浮躁、独立思考,书写当代中国的独特故事,创作出更多的经典作品?这才是我们更应该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相关专题: 莫言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