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多数传统节日没过时 并非仅适用农耕社会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3-04-09 08:55 责任编辑: 任子鹏
社会性弊端 监管加自觉
这些弊端,不少都和现代社会结构有关,所以,真正要调整的是这些问题,而不是节日内容、节日的习俗。
记者:那么,是否可以说,我们大家对于传统节日顺其自然就好了呢?
龚鹏程:是的。我们现在就处在传统节日再生的过程中,以前不太过这些节日的。现在则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也有相应的行政措施,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或许其中的一些内容曾经被我们淡忘了一段时间,但是只要有声音一倡导,人们回味一下,这些曾被忘记的有意义的传统内容便会回来了。因此不必强求,这是一个自然回归的过程。
记者:那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呢?
龚鹏程:我觉得一些社会性的弊端还是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比如说公车私用的问题,扫墓当然没有问题,但是用公车就不行。再比如,人们烧纸钱、放爆竹等,很多节日都有这样的习俗。但在现代都市中,高楼林立,人群密集,这些习俗可能就会引起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说火灾、伤人、污染等,这些问题过去当然也有,但是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尤其明显,其产生的伤害也必然会更大,我们现在有相关的措施和法规,对这些不良行为和后果进行监管与控制。再如送礼的问题,过去一到正月十五、中秋、春节等重要节日,一定会出现人多堵车的情况,此外节日送礼拉关系、天价月饼等不良现象被频频曝光。这些弊端,不少都和现代社会结构有关,所以,真正要调整的是这些问题,而不是节日内容、节日的习俗。
■清明节小常识
起源:《国语》记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八方之风),其中东南风为“清明风”,属巽,“阳气上升,万物齐巽”。
定名:清明节起源于政历二十四气,是一年之中的第五个节气,冬至后108日为清明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邓平等制《太初历》,正式确定二十四节气。
风俗:清明节是物候之节,取“天清地明”之意,乃万物生发之时,是农耕文明中的重要节日,“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古时,清明时节,人们播种、踏青、探春。
合并:清明节后来逐渐与寒食节风俗(冬至后105日)合并。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逐渐变为清明扫墓。
沿袭: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
龚鹏程
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200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周怀宗)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