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多数传统节日没过时 并非仅适用农耕社会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3-04-09 08:55 责任编辑: 任子鹏
现代化越深 越渴求传统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待家庭的需求开始成为主流,传统的文化和伦理又开始回归了。
记者:近年来,传统节日的意义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您看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龚鹏程:前些年人们倾向于过西方的节日,但这些年,传统节日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这有3个原因,第一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使得人们重新开始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其二,前几年韩国的端午申遗也促进了我们对于传统节日价值的重视;其三,社会上有需要,过去的节日政治性很强,对人们的生活方面不够重视,现在,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家庭、伦理、信仰、精神寄托等对生命的意义,因此,传统节日也就慢慢受到重视。
记者:您谈到了需求,那么,需求是否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呢?
龚鹏程:是的。需求很关键,社会需求,心理需求等,比如说每年的春运,买火车票回家那么难,但人们仍旧千辛万苦踏上回家的路,这说明他们需要回家、需要团聚。实际上,现代化越深入,人们对于家庭、伦理的心理需求就越渴求。西方在现代化之初,认为人们应该脱离传统的神、家庭,才会真正现代化,那个时代鼓励人们离开教堂、离开家庭,走向工厂和文学作品之中,宣扬家庭对人的压迫,父亲的形象几乎都是凶暴、专制的。但随着现代化的完善,人们开始思考,日复一日的做工,价值和意义究竟在哪里,人生难道仅仅是为赚些钱吗?信仰的失落、家庭关系的疏离,都造成了人们的心理失落,因此他们渴望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家庭伦理开始回归。我国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时代,所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待家庭的需求开始成为主流,传统的文化和伦理又开始回归了。
理性的社会 需感性调节
实际上,越是理性的社会,越需要感性的东西,调节人们的情绪,缓解人们的紧张……
记者:有不少评论认为,传统的节日内容,诞生和演变往往都具有随机性,感性的色彩很浓,而现代社会更重视理性和逻辑,因此需要重新解读和赋予新内容。对此您怎么认为?
龚鹏程:确实,中国人过节,很少讲理性、逻辑等等这些东西,但是不是就说,这样就不好呢?未必,就算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理性化和逻辑性的社会,但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感性了。孔子的学生子贡随孔子去看祭礼,孔子问子贡快乐吗?子贡说“一群人乱哄哄,都跟发狂一样,有什么快乐的呢?”孔子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理性的社会还需要感性来调节,这就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实际上,越是理性的社会,越需要感性的东西,调节人们的情绪,缓解人们的紧张,如果一直生活在严谨、刻板的生活中,人还有什么可快乐的呢。
记者:也有人认为,传统节日的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合现代生活,应该加以改变,您的看法如何?
龚鹏程:有哪些是不适合的呢?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总体来说,是顺节气,是反映天地运行,阴阳变化的。节日中的各种活动,也大多和气候变化相关,做起来很自然,并不突兀。比如“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是说,农历三月,冰河解冻、春暖花开,人们在此时洗浴,祛除冬天的气息;再如端午节喝雄黄酒、中秋喝菊花酒、重阳登高等,一来是亲近自然,二来也都有养生的作用,是和人的身体健康有关的。我们传统节日中的大多数活动,都是朝这个方向设计的,亲和自然、将养生命。此外,再有一些神话、传说、典故等去连接它,设计许多游戏活动,让人们放松自我。在今天,如果觉得不过瘾,自然可以增加新的内容,如果觉得可以,按传统习俗过节也行。习俗可以用多种形式,因地因时制宜,自古皆然。唯一的原则,就是梳理和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