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善本"疗伤"难 破坏速度快修复难度高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3-04-07 08:53 责任编辑: 任子鹏
近年来,随着古籍善本在艺术品市场中走俏,“旧书”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藏家关注。但是,很少藏家意识到,这类藏品在保护和修复上存在着众多尚未解决的难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国内现存5000万的古籍善本,其中三分之一亟须修复,而专业修复人员仅有寥寥数百人。有人算了一笔账:这些人仅修完公藏机构的古籍,就需要几百年。而民间的修书机构则数量奇缺、水平良莠不齐,往往“疗伤”不成,反而会“伤书”。
公藏机构力不从心 国图200万册古籍善本待修
中国国家图书馆(简称“国图”)善本特藏部古籍修复组组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项目传承人杜伟生告诉本报记者,根据粗略的统计,目前全国古籍善本的存量大概在5000万册左右。这些古籍在历经长年的战乱离丧、水火相侵、鼠啮蠹蚀之后,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有或大或小的“病”,需要修一修。而在这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古籍属于濒危状态,修缮的难度非常之大。
和海量的古书“病人”相比,古籍“医生”的数量少得可怜。“就算乐观估计,全国也只有不到三百人在从事这个职业。”杜伟生告诉记者。中国国家图书馆拥有18位古籍修复师,是全国最大的一支古籍修复专业队伍。但仅仅依靠这些人的力量,想修好国图现存的近200万册古籍善本,也需要五百年左右的时间。
事实上,这是一件五百年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古书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且问题愈加棘手。“很多人以为越早期的书可能损毁得越严重,其实不然。比如敦煌遗书,最早能追溯到南北朝,但顶多也就是被撕破、磨破、老鼠咬过。而且因为曾经被药水泡过,所以连虫蛀的情况都很少发生;而明后期、直至清朝的古籍,大部分采用竹纸,质量比早期的皮纸差;到了民国,开始使用现代技术生产的机械纸,和中性偏碱的古法造纸不同,呈酸性的机械纸的破坏速度远比古籍善本快得多。它是从书的内部开始发生脆化,一碰就碎,非常麻烦。”对于“酸酸的”民国书籍,目前国际上都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使用脱酸机来脱酸,一册书至少得七八美元。成本太高,民国书籍量又大,根本负担不起。”
除此之外,民国书籍开始双面印字,且采用铁钉装订,这些都是修复上的难题。以至于现在大多数公藏机构,对于民国书籍的修复都处于一个停滞状态,根本无法往前推进。
“经常会有市民拿着他们收藏的古书找到我们,请求我们帮助修复,但我们真的爱莫能助。”广东中山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的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该馆修复人员一共9人,暂且不论民国及以后的书籍,何时能修复好现存的47万册古籍善本,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杜伟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一共有53个院校开辟了文物鉴定修复专业,每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一千多名。人数并不少,但大部分毕业生无法顺利进入公藏图书馆工作。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