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毕生追求诗意栖居 入行因目睹日军轰炸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吴良镛:为良居谋
吴良镛毕生追求的,是“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在中国火热的城市化建设中,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吴良镛。2月14日,国家把最高科技奖颁给这位建筑学家,显得别有深意
本刊记者/钱炜
贝聿铭说:“你要到哪一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说认识吴良镛。”可是恰恰在近二三十年大兴土木的建设中,中国人自己却越来越不“认识吴良镛”:作为建筑学家,吴良镛的代表作不是机场、剧院、体育场馆这些拔地而起的宏大建筑,而是一小截翻新改造的胡同。作为城市规划学家,他留下的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一座城市、一个“园区”、一处景观,而是在火热的城市化进程中被冷落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2月14日,人民大会堂,吴良镛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在国家的圣殿里,在聚光灯映射下的那一刻,人们再一次“认识”了吴良镛。
圆脸、浓眉、银发、厚厚的嘴唇,眼前这位年届90岁的矮胖老人,就是师从梁思成、林徽因,参与创办清华建筑系,留学美国,精于水彩画的建筑大师。自四年前在工地上中风后,吴良镛行动迟缓,说话更加慢声细语。这位建筑大师的客厅,堆满了各种书籍、照片与字画,看上去与普通人家也没有什么不同。他在清华园的一生时光,都只在为国人良居谋。
成为“孤本”的菊儿胡同
与吴良镛交谈,没有人绕得开菊儿胡同。虽然他不再主动提起,但菊儿胡同既是吴良镛在规划实践上的巅峰之作,又是他学术道路上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
位于南锣鼓巷东边的菊儿胡同由于保留了浓郁的老北京特色,如今反而成了老外们的聚居地。但在20多年前,这里是北京旧城一个积水、漏雨、危房的典型地区。建筑密集,许多家庭无日照,近80人居住的院落只有一个水龙头、一个下水道,厕所在院外。
1987年,吴良镛受邀来对这个地区操刀“动手术”。早在此前的十年间,吴良镛和他的团队在做北京的总体规划时,就探讨了什刹海地区的改造方式,提出了居住区的“有机更新”与“新四合院”的设计方案。
按这样的思路,菊儿胡同的改造吸取了南方住宅“里弄”和北京“鱼骨式”胡同的特点,以通道为骨架,向南北发展形成若干“进院”,向东西扩展出不同“跨院”,突破了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全封闭结构。
菊儿胡同的楼房只有三层,却容纳了相当于商品房5层楼的人口,院中已生长多年的两棵大树也得以保留。建筑群有着南国建筑的明朗色调——粉墙黛瓦,而不时出现的暗红色,又暗示着这里是皇城脚下,实现了与北京旧城肌理的有机统一。
对此,吴良镛的“自夸”朴素又到位:“有较高的容积率,环境又好,还有中国特色。”然而,菊儿胡同在建筑界,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吴良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起初,国内对它没有宣传,建筑界对它的评价也只是:一般稍好;但在国际建筑界,却受到推崇。我们在国际会议上一拿出菊儿胡同的规划设计图,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1992年,菊儿胡同获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1993年又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当时的李鹏总理还曾在菊儿胡同发表了新年讲话。
菊儿胡同只进行了第一、二期的改造,就在二期工程前后,时间已进入1990年代,房地产业开始在中国兴起。城市中的危旧房改造往往也是结合房地产开发进行,经济利益驱动着各方的积极性。菊儿胡同第三期的设计图纸本来已经出炉,却因开发商称“亏本”而搁浅。因为“不挣钱”,菊儿胡同终成“孤本”。
有人因此说,菊儿胡同的“新四合院”模式不能得到推广,所以不具价值和典型性。但吴良镛解释说,菊儿胡同只是一个试验,并不是要所有的房子都盖成菊儿胡同,即使是北京,也不是所有的区域都适合那样做。菊儿胡同走的是一条创作道路,不同地方应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创造自己的特色。
当年在接手菊儿胡同危房改造项目之前,吴良镛刚刚提出“广义建筑学”的思想,在项目完成后,他又发展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菊儿胡同,正好是吴良镛学术思想发展脉络的最好体现。
1
2
|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