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官员出书写官场:大多在现实中隐瞒创作
2011年01月03日 05:18 华西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艰苦的创作五天当官两天当作家

和专业作家有大把时间、大量精力从事写作不同,官员作家们的创作条件十分艰苦。

创作时间是官员作家们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身为官员,他们只能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挤出时间进行创作。

副局长“小桥老树”告诉记者,他写作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只能抽晚上和休息日。

多年来,副市长王敬瑞的写作都是见缝插针地进行。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再忙、再累,都会把点滴的感悟记录在方寸的小本或者纸片、餐巾纸、名片上一条又一条,点滴感悟渐渐成潭,又由潭成池,最后成了一本数十万字的书。

纪委干部汪宛夫透露,他周一到周五都在忙着单位上的事情,周末两天则成为作家,进行写作。周末两天他可以写出1万字,只要长期坚持,一年也可以写出两部小说。

但时间的紧迫并没有吓退官员作家,“小桥老树”告诉记者:“我现在人到中年,这一点我潜意识中一直拒绝承认,身体状况似乎很好,在单位上是骨干,白天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在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顶梁柱。这种状态,对我写小说是有利的。因为在单位工作,让我紧紧联系着社会,不至于与社会脱节,现实是创作的源泉。成为家庭顶梁柱以后,体会到家中老人逝去的痛苦悲哀,子女成长的喜悦,这些人生体验是创作的另一源泉。”

对话

官员作家

副局长“小桥老树”:领导同事都不知道他在写书,如果知道,肯定会摔碎一地眼镜,“我从事的工作与写作差得太远”。

不同的动机记史、记事、记感悟

这些在职的官员们,为什么纷纷热衷写起官场小说?

《侯卫东官场笔记》的作者、身为副局长的“小桥老树”告诉记者,他创作小说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书写小说主人公的经历,记录下一个时代的变迁,也是对流逝岁月的回忆。

“侯卫东是特定历史时代的特定人物,他发生的故事都不能脱离其生活的时代,这个时代我们曾经那么熟悉,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历史。我写侯卫东,是对那个似近非近、似远非远的那个激情澎湃时代的追忆。”

《芝麻官悟语》作者,副市长王敬瑞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自己一生中就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党和人民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办了些有益的事情,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好事;第二件事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感悟,写成了这本书,给年轻人留一些东西,也给自己留下一些东西”。

纪委干部汪宛夫则表示,他的小说有别于时下流行的官场小说,“很多官场小说多以描写机关生态为主,其实还是肤浅了些。我的小说不仅要向读者展现惊心动魄的办案过程,更要挖掘其中深藏的内幕,努力抵达人的内心深处。”

相似的低调不说、不显、不送书

官员作家创作官场文学,其官员的特殊身份让他们在面对外界以及周围同事时,言行都变得极为微妙。

“小桥老树”至今不愿意向外界公布他的具体身份,而在单位内部,官员作家们也大多选择低调处理,甚至隐瞒自己的创作。“小桥老树”告诉记者,他周围的领导同事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书,如果知道,肯定会摔碎一地眼镜,“我从事的工作与写作差得太远”。

但是“小桥老树”也表示,即使领导同事们知道他在写作,对他的工作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这本书是一个平凡人写的平凡人的故事。

和“小桥老树”的做法相似,汪宛夫在单位里,也低调处理着自己写作的事情。身边的同事都知道汪宛夫喜欢写东西,但大家并不清楚汪宛夫具体写的是什么,而汪宛夫在单位也不会和同事讨论自己的官场小说。即使书出版,汪宛夫也依然低调处理,并没有向同事赠送自己的新书。

面对官员写官场是否有担心的询问,副市长王敬瑞明确表示:“我这个事首先是正事,而且里面没有一点点是让人读了有污染的。我这个人恰恰就是这样,既然是正事,做了就不怕别人说。”

华西都市报记者胡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胡晓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