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平谈漫画大师方成:养生就靠一个字
2010年06月12日 15:17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漫画大师方成:养生就靠一个字

方成是中国画坛上为数不多的多面手。他不仅在漫画领域成就卓著,同时又将漫画融入国画,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水墨人物画,在国画人物画领域独树一帜。他以丰富的幽默实践为基础,后又从事幽默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享有“学者型漫画家”的美誉。他不仅画好,诗歌、杂文也写得漂亮,还创作过相声段子。生活中的他尽管年逾九旬,但因幽默而童心永存、鹤发童颜,2009年荣获“中国动漫艺术终身成就奖”时,还精神矍铄地到现场领奖并发表讲话。最近他还喜获首届中国美术奖之“终身成就奖”。观其人,品其画,读其书,总是令人感到“幽香”四溢,妙趣横生,美不胜收,回味无穷。

一、杰出漫画家不是乱封的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漫画只有近百年的历史,打倒皇帝之后漫画才开始逐步流行起来。百年中国沧桑巨变,漫画作为一种批判的武器,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中华民族追求民主、进步的历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世纪风雨,大浪淘沙,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漫画家,丰子恺、张光宇、叶浅予、张乐平、华君武、廖冰兄、丁聪、张仃、米谷、方成等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杰出漫画家的称谓不是随便乱封的,而是由其作品及其影响决定的。丰子恺是早期最有影响的一位漫画家,他用具有浓厚文学味的漫画在绘画与文学之间连起了一条沟通的纽带。张光宇是上世纪30年代漫画繁荣时期的领袖之一,后辈的漫画家多受其影响,廖冰兄、张仃等都以张光宇的私淑弟子自居,丁聪认为张光宇是对他影响最大的漫画家;张光宇还是新中国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的人物造型总设计,由他创作的孙悟空形象影响了几代人。叶浅予是国画和漫画领域的天才,如同他的舞蹈人物画无人望其项背一样,他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作的连环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等也独领漫坛风骚。“三毛爷爷”张乐平以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等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并成功地塑造了漫画明星“三毛”。华君武是中国漫画界的长青树,1942年毛主席就在延安参观过他与蔡若虹、张愕一起举办的漫画展;抗战胜利后他创作的《磨好刀再杀》等作品把蒋介石等的丑恶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解放后他的作品如《决心》、《永不走路永不摔跤》、《井底之蛙》、《死猪不怕开水烫》等也广受好评。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廖冰兄1946年就在重庆举办过揭露国民党腐败的《猫国春秋》画展,轰动一时,受到过周恩来、郭沫若等的赞扬;解放后,他的《打油词画》组画、《噩梦录》组画和《自嘲》等都令美术界震撼;看过他的作品,会让人觉得他既是杰出的漫画家,又不愧为杰出的思想家。子承父业的丁聪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发表漫画,他的漫画量多质高,线条造型独特,自成一家风格。张仃的漫画和他的焦墨山水画一样,都曾名噪一时,其画法考究并具有浓郁装饰味的漫画成为中国漫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是动画片《哪吒闹海》的美术总设计。米谷是杰出的政治讽刺漫画家,他解放前创作的漫画《蒋小二过年,过了今年没明年》、《二十年江湖独角戏》、《伪金元券》和解放后创作的《日内瓦的喜剧》、《苏伊士运河的覆舟》等不仅尖锐深刻,而且人物造型生动准确,形神兼备,令人拍案叫绝。

作为一名傲立于中国杰出漫画家之林的艺术家,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方成同前辈漫画大师一样,创作出大批漫画精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方成正式步入“漫坛”始于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这年,他从四川来到了被称为中国漫画“摇篮”的上海,以漫画创作为业。不久,应上海《观察》周刊主编储安平之邀,出任该刊漫画版主编及特约撰稿人。解放初,他从香港到北京任《新民报》编辑。1951年,应《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华君武之邀,调入《人民日报》社工作,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那里。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方成的漫画以国际讽刺漫画为主。他创作了大批揭露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漫画,深受群众欢迎。《谁是多数》(与钟灵合画)、《圣水?》、《美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救生圈》、《瞎子算命》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那时的《人民日报》上,经常可以看到他创作的国际讽刺漫画。这是他漫画创作中的第一个高峰期。

方成漫画:《武大郎开店》

“文革”之后,方成迎来了他漫画生涯中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作品以社会讽刺漫画为主。《武大郎开店》、《官商》、《苦读未悟图》、《张飞卖肉》、《不要叫老爷》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与第一个创作高峰时期相比,方成这一时期作品的艺术性更强,思想性也更加深刻。

提到方成的漫画,就不能不提他的名作《武大郎开店》。这幅讽刺嫉贤妒能、压抑人才的作品于1980年在《工人日报》发表后,立即风靡全国。画面表现的是:在“武大郎”开的酒店里,端盘擦桌计账的伙计全是矮个子。客人进店后大惑不解,问原因,伙计振振有辞地答道:“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这讽刺已入木三分,更妙的是酒店大堂还有一幅对联,上联:“人不在高有权则灵”,下联:“店虽不大惟我独尊”,横批:“王伦遗风”。

不管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是八、九十年代创作的作品,方成漫画都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幽默感极强。无论多么辛辣的讽刺,他总是能用极其幽默的画面表现出来,在令人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的同时,又发人深思,回味悠长。

在世界漫画史上,杰出的漫画家几乎都是靠幽默取胜。我们可以从美国漫画家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的“米老鼠”,德国漫画家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以及英国漫画家大卫·罗创作的大量政治讽刺漫画中看出其中的端倪。换句话说,杰出的漫画家都应是杰出的幽默大师;不懂幽默,或者说不能把幽默技巧用到极致,就不会成为杰出的漫画家。

方成漫画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配画文字极其精彩。这可能与他同相声大师侯宝林交往密切,对相声颇有研究有关。他的配画文字实际上是一种相声语言,都是“包袱”,如《武大郎开店》中的“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官商》中的“求您卖给我两斤苹果一斤梨,挑大的”;《鲁班开会去了》中的“手艺太糟了,鲁班师傅呢?---开会去了,他是劳模,又是代表,还是委员,一个月要开三十天会呢”;《包公打屁股》中的“八十年代了,还要老夫教训,你也不怕丢人”等都是极其考究的相声语言。由于方成能高水准地将相声语言运用到漫画中去衬托主题,其作品的幽默感和表现力更强。

二、漫画与国画的联姻

中国画坛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画家早年都钟情漫画,并在漫画领域佳作频现,后来进入国画领域,亦在国画领域成就骄人。叶浅予、张仃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同叶浅予、张仃等艺术大师一样,方成在后期作品的创作中也瞄准了国画领域,但其独到之处在于:他的“变法”不是放弃漫画独步国画,而是追求漫画与国画的结合,让漫画民族化,让国画具有漫画情调。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漫画是“舶来品”,上世纪初由国外传入后,便迅速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成长于华夏土壤之中的漫画在内容上无疑已中国化,但在形式上除少数几位画家之外,还少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没有可能形成一种民族风格的漫画呢?不少漫画前辈尝试过用水墨宣纸作画,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尽管不可能要求所有的漫画家都用毛笔和宣纸去画漫画,但毛笔、宣纸与漫画的结合无疑会极大地拓宽漫画的表现力,并形成中国独有的水墨漫画品种。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创新。

方成早年曾向著名国画家徐燕荪学习过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他在“文革”之后的第二个创作高峰期,便极力探求漫画的民族化。他以水墨和宣纸为工具,以中国传统人物为内容,以幽默为灵魂,创作出了大批水墨人物画,如钟馗、铁拐李、济公、鲁智深、李逵、弥勒佛、布袋和尚等。这些水墨人物画兼国画、漫画两者之长,除了在漫画领域产生极大影响外,也为国画人物画的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画有人物、山水、花鸟之分。国画初始几乎是人物画的天下,两汉、隋唐已达很高成就。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便是早期人物画的代表。山水、花鸟本是人物画的背影和陪衬,五代以后开始独立出来,画坛逐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元、明之后,文人画家推崇水墨至上,独尊山水、花鸟,人物画渐受冷落。尽管明、清有陈老莲、任伯年等人物画大师出现,但人物画领域仍在恪守旧法,创新不足。20世纪初始至今,不少画家为了改变人物画的颓势,大胆探求创新,为人物画吹入了新风。徐悲鸿将西画的写实融入国画人物画,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色。叶浅予的舞蹈人物画,黄胄的少数民族人物画等都有创新。但纵观国画人物画史,将幽默融入人物画领域,让人物画如此诙谐风趣,还少有与方成比肩的。

中国传统的文人画还强调画外功夫,讲究诗、书、画的完美结合。方成的水墨人物画亦以诗配画,诗、书、画珠联璧合。由于他的画是幽默的,因而配画之“打油诗”也是搞笑的。“打油诗”配幽默画,便形成了独特的“方成风格”和“方成特色”。

方成喜画钟馗,他有一佳作名《钟馗累坏了》。画面中打鬼英雄钟馗累倒在石头上睡着了,画上题识为“春眠不觉晓,鼾声惊飞鸟,人间鬼太多,钟馗累坏了”。

方成喜画弥勒佛,他画的大肚弥勒佛可亲可爱,令人爱不释手。在一幅《弥勒》画中,方成的题识为“人生本来事就多,鸡毛蒜皮一大箩,惟有弥勒胸襟阔,笑看平地起风波。”

方成曾在广东画过一幅《功夫茶》,画面上两位茶友坐着对饮,其乐融融,题识为“此间喝茶讲功夫,大把茶叶塞满壶,初尝味道有点苦,苦尽甘来好舒服。”

方成漫画:《鲁智深》

方成的“打油诗”全是他的原创。看过他的“打油诗”,觉得将诗人的头衔赋予他毫不过分。再欣赏几首他题在《鲁智深》上的“打油诗”:

——“梁山一百单八将,最爱花和尚。不会念经,干得漂亮,凭的是菩萨心肠。”

——“肉也罢,酒也罢,照样吃喝不算啥,当和尚是假。天不怕,地不怕,跟宋哥哥打天下,拉皇帝下马。”

——“这个和尚不寻常,相貌堂堂,武艺高强,胸怀侠义好心肠。三拳放倒郑老板,两手连根起垂杨,逼上了梁山,造皇帝的反。”

——“丢下枪棒,绰起禅杖,鲁提辖变花和尚,才显英雄本相。”

——“英雄似虎落平阳,心里闷得慌,有力无处使,倒拔柳垂杨。”

——“这个和尚没有庙,江湖道上逍遥。仗义行侠,安良除暴,好汉做事好汉当,朝廷王法去他鸟。”

——“原本是将才,被逼上五台,佛门关不住,一脚踢开来。”

——“提辖避祸入禅林,只当和尚不念经,清规戒律全不问,无法无天一身轻。”

方成水墨人物画的造型以线条为主,他奉“人物画以线条胜”为座右铭,在线条运用上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有时寥寥几根线条,或刚健、或飘逸,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他用笔求简,惜墨如金,常有以一当十之妙笔,令人赞不绝口。

三、学者型漫画家

在漫画家队伍中,能戴上“学者型漫画家”桂冠的恐怕还不多,方成便是为数不多的实至名归者。

方成的研究范围既宽又窄。说宽,因为他研究的领域不仅包括漫画,还包括杂文、相声、喜剧、诗歌等;说窄,因为他研究的诸多领域都没有脱离幽默范围。

方成研究幽默缘于侯宝林。方成与相声大师侯宝林很早就是莫逆之交,侯宝林同方成一样,尽管对幽默技巧的运用炉火纯青,但仍不满足于幽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他多次对方成说:要研究幽默,很多人相声说不好,就是因为不懂幽默。

方成对幽默研究本来就很有兴趣,侯宝林的话正中他下怀。方成便常把侯宝林请到自己家中,同时把漫画家李滨声也请来,三人煮酒论幽默。遗憾的是,三位伶牙俐齿的人却说不清、道不明幽默背后的门道。这给侯宝林和方成以极大的刺激。从侯宝林期待的眼神中,方成下定决心要把幽默研究透。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方成在创作漫画之余,就一门心思地研究幽默。由于有丰富的幽默实践作基础,方成研究起来得心应手。功夫不负有心人,方成研究幽默的专著一本接一本地连出不断。到目前为止,已出版的专著有《讽刺?幽默?漫画》、《笑的艺术》、《滑稽与幽默》、《漫画艺术欣赏》、《侯宝林的幽默》、《方成谈幽默》、《方成谈漫画艺术》、《幽默艺术》等。这些专著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在幽默研究方面的很多空白。他还正着手研究相声的幽默、喜剧的幽默和诗的幽默等,写作计划已经排到了100岁。

方成认为,要研究幽默,必须要研究滑稽,因为这两者是一对亲兄弟。滑稽是幽默的基础,幽默是滑稽的升华,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滑稽大多是由不相称、不协调引起的,幽默则是有思想内涵、有创造性的滑稽。滑稽让人一笑了之,幽默则让人笑后有思考,有启迪。方成认为,尽管很多不懂幽默理论的人能熟练地运用幽默技法,但如果从事幽默实践的人能懂一些幽默理论,无疑会在幽默技法的运用上更胜一筹。

正是因为方成在幽默研究方面成就卓著,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漫画总是那么幽默了。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幽默实践,他被公认为“真正懂幽默的人”。即便如此,他还总感叹:幽默最难!把人弄哭很容易,但弄笑很难。华君武画过一幅关于相声的漫画:两个相声演员在台上表演,台下观众怎么也不乐,演员急了,其中的一位从台上跑到台下,猛挠观众的胳肢窝。这幅漫画切中了很多喜剧演员的要害。喜剧演员如果不懂幽默,表演只停留在滑稽的层面上,观众不会买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