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2010:文化软实力如何“硬”起来?
2010年04月28日 16:54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文化恰似“柔弱之水”,点点滴滴滋润人们的心田。

【致读者】

刚刚进入2010年的第一周,中国北方地区就迎来了一场多年未遇的大雪,洗净岁月铅华,仿佛为新的一年洞开了一扇轻灵的“心窗”。

从2009年7月创刊伊始,《文教周刊》就得到了您的关心和厚爱。新的一年里,《文教周刊》仍是每周五与您见面。从本期始,《文教周刊》将一周三块版、一周两块版地交替推出。

随着版面的增加,栏目也更加丰富多样。《文化脉动》、《教育视界》两个专题性、研究性报道栏目将继续关注文化、教育界的新闻热点事件,深入分析和厘清蕴藏其中的脉络与走向;《金台论道》和《凭栏处》作为研究性言论栏目,将继续延伸和拓展我们的思考和视野。

在隔周推出的三块版中,我们将倾力推出全新的深度报道栏目《视域》和言论栏目《今语轩》,作为周刊的封面。其中,《视域》将强调报道的权威性、可读性、故事性,《今语轩》将对热点事件和现象发表独家评论。

在每周推出的事件回顾栏目《周鉴》之外,新闻点评栏目《半月谈》将集中对两个星期以来的重要文化、教育事件进行回顾和梳理,用精炼的语言点明其中的精要之所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与各文化主管部门合作,每月一次通过《数据库》栏目权威发布电影票房等文化产业的数据,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脉络,关心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在教育随笔《且行且思》之外,我们还将推出文化随笔《风雅颂》。为了让读者多侧面、多角度地了解文化事件和现象,记者将通过《三人行》栏目,用更轻松、更灵活的对话方式,传递各家声音。人物栏目《速描》将每期讲述一个人物故事,描绘名人光环下的寻常人生和平凡人生中的华彩片断。《书与人》栏目将在浩瀚的出版物中,撷取一抹亮色,讲述优秀图书与作者、编者、译者之间的生动故事。

文以化人, 教以育人。2010年,《文教周刊》将如同这雪后清新的世界一般,致力于为您献上每周一次的文化新篇。

——《文教周刊》

1 文化“软实力”如何“硬”起来

本报记者 张贺

与“硬实力”的威慑性和强制性相比,“软实力”最重要的特征是非强制性,即通过吸引、感召、同化等获得认同感、亲近感和归属感,从而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软实力”的这种特征,决定了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根本着眼点在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文化产品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只有通过具体的文化产品才能实现。因此,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的质量,扩大其传播覆盖面。

对于没有话语权的痛苦,中国是有深切体会的。这些年来,无论是在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还是在涉及奥运会和新疆、西藏等问题上,西方媒体充满偏见和谎言的报道铺天盖地,花样百出。尽管我们极力反驳,但中国的声音仍然难以直接送到西方受众的耳朵和眼睛里。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成了西方媒体所塑造的中国。因此,不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不提高我们文化产品的质量,不扩大其传播覆盖面,我们就不会真正拥有话语权。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落到实处,空洞的口号和低劣的宣传品是没有吸引力的。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是,只有有效地把“文化资源”、“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有效传播出去,才能称得上“文化软实力”。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我国文化产业逆势增长,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说明,我们的潜力正在发挥,正在“变现”,在文化产业这个新世纪的“高边疆”,中国大有可为。2010年,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文化软实力越来越“硬”。

<<上一页 1 2 3 ... 11 1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