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乐:打开世界文明交融这扇窗
打开世界文明交融的窗户
回顾过往,在20世纪,欧洲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山河破碎,文明毁弃;冷战期间,世界更是在核大战的阴霾中,惶恐忧惧。而新世纪前后,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9.11”恐怖袭击,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2011年叙利亚战争……中东战事不断,东亚危机频繁。
更严重的是,现代战争与冲突,亦衍变得愈发惨烈。过去,从空中投下一枚普通炸弹,最多毁掉一座楼房;现代战争具有更残酷的杀伤力,部署在1000公里地球轨道上、功率20-30兆瓦的激光武器,对地面连续发射150秒,可立即引起大火,几分钟就可以毁灭一座城市!
站在21世纪人类前行的十字路口,该向哪边走?为了世界共同期望的和平、为了解决冲突与矛盾,我们应何去何从?这一点上,也许能够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一些智慧和经验。
中国地缘上处在类似十字路口的位置,海陆兼具,横跨中亚、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在中国北部,是巨大的俄罗斯板块,在中国西南部,则是印度板块,在东部,是以美日安保体系为基础构筑起来的强大力量板块。中国在名副其实的中心。“中央之国”的概念,从地缘上讲,是名符其实的。这种地理位置,在目前世界大国中很少见。而也因这一地缘特点,历史上中国陷于内乱时,便沦为列强“蚕食”的焦点。而中国强大时,又被视作醒来的雄狮,令周围感到惊惧不安。因此,在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对矛盾冲突,承袭了忍辱负重的节制、坚忍和刚柔强弱的辩证转化,以及应时再生的能力。
这一点,可以用中国的凤凰文化来解读。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图腾--龙,但是对中国的凤凰文化,却有些生疏。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是刚性、争斗的阳极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代表皇权的争夺与更迭。但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人,知道中国道家讲究阴阳平衡,在中国文化中,代表阴阳平衡的凤凰文化同样不可小觑。不同于龙文化崇尚争斗,凤凰是瑞鸟,凤凰飞来,象征天下太平,太平盛世。凤凰文化追求的是和谐。在解决文化差异与矛盾时,和谐是比和平更高的境界,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天人合一”。
交流和对话,给我们打开一扇窗户,令我们看到走向和谐的道路。
交流,文明在开放与交往中源远流长
国学大师冯友兰说:“并世列国,虽新而无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中华文明不是世界最早的古老文明,但却是唯一未中断过的古代文明。这是一个奇迹!“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见,开放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开放,所以历久弥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大都是开放的时代,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活跃的年代。公元前138年、前119年,汉武帝时期,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开通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同时带来了中亚和西亚文明,尤其是印度佛教文化,对后世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盛唐时,幼年学佛、南北游学的高僧唐玄奘西行求法,得大乘佛教真传,满载而归;公元742年,唐朝高僧鉴真先后六次东渡,历尽12年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日本,留居10年,讲授佛法,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公元15世纪初期(明永乐三年),郑和七下西洋,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加强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拓展了海外贸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今天,在世界五个大陆超过130个国家都能找到中国人的身影。过去60年,中国留学生数量迅速增长。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外留学生人数位居世界前列。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中国80%的年轻人希望出国深造。在互联网领域,中国也越来越开放,今天大约有超过95%的网站允许访问。
中国也同样接纳西方来访者。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在1978年,只有大约1000人,到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他们分别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分部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6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育机构中学习。这在几年前,也还无法想象的……
大众传播时代,传媒就是文化的使者。凤凰卫视16年来,践行的也是文化传播使者的责任。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并向全球发出华人的声音,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是凤凰对自身历史使命的定位。凤凰多次展开文化之旅,1999年10月,千年之交前夕,凤凰卫视推出了千禧之旅,为期4个月,跨越4万多公里,踏及全球10个多家,探访四大古文明发源地和三大宗教发祥地,探索、破译古文明的演变和兴衰;2000年8月8日,为期5个月,途径26个国家的“欧洲之旅”向全世界传递一个信号:我们在进行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的一系列探索和承接;2002年1月起,两极之旅在8个月中,跨越南北极,途径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是“中国人走世界、中国人看世界、中国人说世界”地球表面“画弧”式的地理大跨越,而且是一次揭示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内涵的历史探索;2003年2月,非洲之旅,历时3个半月,跨越30多个国家,形成近8万公里,对于整个非洲进行了三个线路、从纵深到面上的详尽报道;2004年8月8日,“凤凰号”从江西太仓启程,途经是多个多家,最后抵达肯尼亚,完成了追寻郑和下西洋的探寻世界的旅程……
交流并非畅通无阻,一个例子是:加拿大通讯社有一个名叫吉姆o布朗斯基的记者,加通社主要负责跑情报局、皇家骑警队和司法系统着三条线的记者,在他的例行采访中,了解到加拿大情报局正在监控孔子学院, 2007年5月28日,他根据自己的采访,写了一篇题为《加拿大安全情报局说:中国已孔子笼络西方人心》的报道,这篇报道引起了一阵“蝴蝶风暴”。旨在搭建跨文化桥梁的孔子学院,在某些人看来,成了所谓的“洗脑机构”,这个来龙去脉都显得荒唐,却折射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固着的偏见与扭曲!
也许,不同文化交流,同时需要一份洒脱,以及一份友好。如梁实秋先生《送行》中所言:“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
对话,同样是中国人自古解决冲突矛盾的传统
在古文明发展历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有以对话解决思想观点分歧的渊源:
在西方文明发源地--古希腊,在广场、庙宇、街头、商店,甚至作坊里、体育场里,都可以展开一场演说或者辩论。以“希腊三贤”为代表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规范了演说与辩论的科学,辩论造就了公民思维和理性、开放、竞争的民主制度。真理在针锋相对的对话中诞生!
同样,中国文化对多元思想自古就有宽容与容忍的传统。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多元文化对话最为频繁的时期。那个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本质,即中国人自古以来并不愿意将思想统一、凝固在一种教条形态上。那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有勇有谋、有对话智慧的使者。齐国大夫晏子使楚,以巧妙的对话智慧,维护了自己和楚国的尊严;赵国上卿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智慧,与秦王对话,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并且得以完璧归赵;纵横家苏秦,深知国家关系奥妙,因四处游说,而要挂六国相印,他以其“安民之本,在于择交”的理论,和春秋六国的君王对话,说服六国“从合而并力焉”,阻挡了强秦的进攻,使秦国15年不敢越过函谷关。
汉代史学家班彪在《王命论》中说:“从谏如顺流”,讲的是对话的作用。开明的朝代,对话是解决矛盾冲突的重要手段,也是交往的谋略。中国人往往将“盛世”与“开明”联系起来,称之为“开明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等,大体说都是如此。
凤凰卫视,是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展开对话的使者。过去16年,在不同文明之间产生冲突时,凤凰担当起搭建文化对话平台的使命。21世纪以来,亚太局势紧张,凤凰卫视自2005年以来举行了十多次中日战略对话,促使外交高层能够在对话氛围下,充分交换对于争端的看法;同时,凤凰还陆续展开了中菲对话,在中菲建交37周年之际,就南海冲突走向何方,发起中菲高端对话;为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凤凰发起两岸和解对话,推动海峡两岸进入和解新时代。
今天,是在联合国的纽约总部,进行这场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意义非凡。仅仅在半个多月前,联合国度过了它成立67年的生日。当年,1945年6月26日,在旧金山会议上,来自中国的领导人董必武用毛笔在联合国成立的《联合国宪章》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代表全中国人对于《联合国宪章》的认同。半个世纪以来,联合国这个伟大的世界舞台上,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国家进行对话,求同存异的所在,它见证了世界外交史中许许多多风云变幻。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文化交流无疑是最有力的润滑剂。
在联合国“国徽”上面,印着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平面投影世界地图,世界本来一体,文化需要共荣。如联合国国歌唱诵:“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为了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
文明的传承: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哥伦比亚作家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他出色的小说《百年孤独》中写道:
有个村子马坎多从原来仅有二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在吉普赛人带来了磁铁、望远镜和放大镜等新玩意儿之后,很快发展壮大起来,成了300户人家的村镇。可是,村里最有事业心的一个男人为社会造福的精神很快消失,迷上了磁铁和天文探索,幻想采到金子和发现世界的奇迹。更不幸的是,全体居民被传染上一种不眠症。得了这种病,人会失去记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所有物品上都贴上标签。“这是桌子”“这是窗户”“这是香蕉”,他们在牛身上贴上标签:“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在市镇入口的地方,立了一个牌子“我们的村子叫马坎多”,在中心大街上挂了另一个较大的牌子:“上帝存在”。
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有着深刻蕴意。作者旨在揭示不同文明在带来发展机会同时,带来的诸多“副”作用,原文化在异文化影响下的衰退,精英的沦落……提醒公众牢记易被遗忘的历史、自身的文化,并存下应有的信仰。
文化需要传承。在世界范围里,很多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濒临消失的危险境地,每一分钟,都有可能有一首民歌、一段古老传说、一件手工艺、一幅版画、一座古建、一项礼仪或一种信俗永远地消失……许多绝艺因后继无人而将成“广陵绝唱”,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西洋无限好”的集体性文化迷失,导致可怕的“文化溶血”效应,正在悄然蚕食多元文化的魅力。
在喀布尔博物馆大门上,有这样一句题词:“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存在,这个民族就存在着。”这句话,值得全人类铭记。当喧哗躁动之后,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与力量之源。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