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新扬州八怪”画家江源谈画:以道御法 澄怀味象(图)

2012年11月16日 17:45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江源

“澄怀味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居笔先,妙在画外。”艺术家有着独特个性,对生活有着极其敏锐的感性,有着神奇的直觉。这种直觉修为,需要有“澄澈的心怀”。孟子说的“赤子之心”,佛学讲的“定能生慧”皆是对“澄怀”的追求。在绘画中,只有处理好“怀”与“象”的关系,才能达到“造形入气,以形求神,形神兼备”。

石涛在《苦瓜和尚话语录》中说:“画受于墨,墨受于笔,笔受于腕,腕受于心”。直截了当阐明了“心怀”在“成象”中的决定作用。画家对自我胸怀的开拓,眼界的提高,精神情操的磨砺,才能使画中之象,余味无穷,才能有“孔子闻韶,三日不知肉味”。

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革命性观点,对我影响很大。当初我提出“城市风情画”深受其影响。我认为城市题材在中国画领域存在空缺。中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时代,时代变化最大的、最多的是城市,平房变成楼房,小店变成超市,自行车变成汽车,统一色调的服装变成五彩缤纷的服饰……绘画艺术要反映生活。生活才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城市生活如此翻天覆地,难道中国画就对此视而不见,一味采取回避态度。中国画难道要回到“士大夫”时代?中国画的核心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的凤凰涅槃。我提出的“城市风情画”就是要实践石涛所说的“笔墨当随时代。”

怎样的“怀”,决定着怎样的“象”。只有澄澈之怀,赤子之怀,才能把绘画内容变得极为丰富,具有现代人生情趣,同时也保存着东方的美。古代文人画的“士大夫”情趣如何适应当代城市趣味?传统中国画绘画语言来表现现代生活,要想体现物质的多样性和精神的丰富性,就需要绘画语言的转换,建立新的语言体系。这种新的语言体系应当保留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坚守传统中国画的底线。

在我心中,我的“怀”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我力求把“平民主义”思想融入绘画中,以“平民生活”取代“士大夫”生活,以“市民情趣”,追求雅俗共赏达到“道法自然”,以绘画创作中,表现平民百姓的市井风情,讴歌城市的主体普通民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是前人之境界,“以道御法、澄怀味象”今日我之追求。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江源 怀味象 画家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