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新扬州八怪”画家江源谈画:以道御法 澄怀味象(图)

2012年11月16日 17:45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江源

我心中的中国画就是一个文化概念,是中国社会文化土壤中蕴育的奇葩。这种思想形成,使我在绘画实践中,自觉强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力图在绘画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和文化价值。中国有着五千年文化史,形成特殊的华夏文明。自唐宋以来,儒、释、道在相互冲突和交融中,共同构建中国哲学思想主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文化生活。而中国画就是我们心灵世界的表现方式,是“思想绘画”、“心灵绘画”和“即兴绘画”,在画作中,体现画家的文化思想和社会价值观,以及生命的激情和律动,体现着画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文化素养。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早年,我去中国美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院进修学习,去名山大川写生,寻访名师,广交同仁,通过阅读书籍和绘画实践,逐渐形成自己对中国画的绘画心得,即:“以道御法、澄怀味象”。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一种宇宙发生论。此论中“道”和“阴阳”的概念,在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论,形成我绘画观中对一系列辩证范畴的认同和自觉运用。《易经》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这是生发观,不断生发这是世界的本质。绘画的根本既不是主观所想,也不是客观所见,而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新生作用体,也就是阴阳交感生发,即主客交感生发。画中既有物之影象,也有自我生命的影象,都在物我之间。所以,中国画就是要处理物我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我对中国画的理性认识。

庄子在《逍遥游》中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就是“以道御法”。庄子的“乘天地之正”,当是艺术家们追求的理想人格,精神摆脱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束缚,超越个人的种种局限,追求一种“大写意”,走向精神上的自由之路。只有“御六气之辩”,认识事物间的“发生”和“辩证关系”,才能达到“以游无穷”。中国画风格林林总总,技法各式各样,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出精神力量和文化内涵?这就需要对画理提升认识,技术主义不能成为零散拼图,也不是对现实机械描摹,而是与“道”相融相映。

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画有六法,”其中“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最难理解。我认为“气韵生动”中“气”、“韵”两个概念指的是“一阴一阳之谓气”是绘画中各种辩证范畴的概括,比如“大小、长短、干湿、红绿、方圆、动静、刚柔”等,是质的规定性。而“韵”为数量的变化,一种节律,也就是绘画中的量的规定性。而“骨法”就是骨架,是对象的结构,是对象的空间尺度的规定性,是量的范畴,和“韵”相关联。绘画就是灵活运用各种辩证手法,以及空间方位的变化和数量的变化,产生一种生命律动的画图。同时,“骨法用笔”也指笔的力量感,是中国画中的笔墨美,有着笔墨的力量和生命力。生命律动的痕迹都会通过笔墨来体现。中国画尤其写意画,是一种即兴艺术,是画家激情,生命力瞬间的迸发,具有不可重复性。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江源 怀味象 画家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