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浏阳出土一块清代石碑 碑文劝世人珍惜粮食

2013年10月28日 08:26
来源:长沙晚报

近期以来,全国下上掀起一股“光盘行动”风,倡导吃光盘子里所有食物,在外吃饭要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就打包。“其实,清朝也提倡过‘光盘行动’!”昨日,浏阳市普迹镇的丁女士说,她在无意中发现了一块清朝的残缺石碑,碑文大意就是劝诫世人要珍惜粮食,不抛撒,不浪费。

碑文刻于清嘉庆年间

丁女士是普迹镇新街社区居民,去年年底她家在浏阳河畔开建新房,取土填地时,在黄土中意外发现了一块石碑。

这是一块残缺的青石,能够依稀看到上面有文字。丁女士用水将石碑清洗出来后,发现碑文落款是“嘉庆九年四月二十四日降笔”。但石碑残缺了半块,文字不是很完整。

嘉庆九年即1804年。丁女士将石碑保存在地下室,“我觉得还是应该好好保存起来,当做‘镇宅之宝’。”她说,黄土是从普迹镇老政府那边取来的,这块石碑残缺的部分应该还在原地,“如果有人发现石碑的另一半,可以与我联系。”

碑文劝人不要浪费粮食

石碑长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虽然这块石碑右上角和左下角残缺,部分文字已经遗失。但在保留下来的文字中,仍可辨识出“一粒谷,千滴汗”、“今世贱,来世无”、“落沟坑,天地恨”、“前半富,后半穷……此际悔不赢”等字句。碑上右上角依稀可分辨出“重五榖文”字样。

“我也不知道‘五榖文’是什么意思,但通过查字典后,明白了‘榖’字就是‘谷’字的繁体字。”再通过对碑文中残缺文字的推敲,丁女士认为,碑文的大意应该是呼吁人们珍惜和爱护来之不易的粮食,“但我也不知道这块石碑的具体意义所在,想请专家鉴定一下。”

“五谷劝世文”确属罕见

丁女士的猜想,得到了浏阳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科科长任新民的认可。他在详细查看了记者提供的石碑照片后表示,碑文属于当时比较流行的“劝世文”,一般由当地乡绅官员设置在乡村道路旁,用于告诫世人的一种道德规范。“‘劝世文’碑在浏阳发现得比较多,但多半都是一些乡规民俗,这种劝导世人珍惜粮食的‘五谷文’还是第一次发现。”任新民表示,“重五榖文”上面应该还有一个“敬”字,因为石碑右上角残缺,导致“敬”字缺失。

任新民说,“前半富,后半穷……此际悔不赢”的意思就是富有时不爱惜粮食将导致贫穷,到时将悔之不及,确实与今天“光盘行动”的主张相近。

延伸阅读

雍正帝曾颁旨

重责弃米谷者

任新民表示,清朝许多皇帝对粮食都十分看重,厉行节俭成为当时自上而下的一种社会风气。

史料表明,雍正帝曾专门为处理剩粥剩饭和反对浪费粮食先后颁发了两道圣旨。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下圣旨说:“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圣旨将剩粥剩饭如何处理,交代得详尽备至,并厉言告诫,违者必与治罪。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针对剩饭被“抛弃沟中,不知爱惜”的现象再发圣旨,强调“上天降生五谷,养育众生,人生赖以活命,就是一粒亦不可轻弃……宁使少有不足,切不可多煮,如有轻弃米谷者,重责四十大板”。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碑文 珍惜粮食 清代石碑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