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揭秘:毛泽东平生唯一一次题写墓碑是为谁?

2013年09月10日 08:46
来源:湖南日报

2 足音:这里“不收学费,膳宿费很便宜”

毛泽东后来回忆进四师的“大背景”时说:“这时我没有钱用,因为家里不给我金钱,除非我进学校……同时,我恳切地考虑了我的‘职业’,并以为我最适宜于教书。于是我又开始留心广告了。”“我注意到湖南师范学校(四师)的一个动人的广告,我高兴地读了它的优点:不收学费,膳宿费很便宜。两个朋友也劝我进去。其实是要我帮他们预备入学论文。我将自己的意思写信给家里,得到他们的同意。我代两个朋友做了论文,自己做了一篇。结果一齐录取。”

毛泽东选择做师范生,有的说是省立一中的国文老师(历史老师)胡汝霖启发了毛泽东;另有一种说法是,毛泽东的表兄——王季范终身从教的选择影响了毛泽东。黄露生在《毛泽东尊师风范》中如此描绘:毛泽东看到四师招生广告后,“马上找他当时第一师范任教的‘九哥’王季范先生咨询。王听了很高兴,说:这是一所新办的学校,有新特点、新气象……再有,该校从监督到教习都是名家……”

还有更多的说法。不管哪种说法更接近历史事实,毛泽东自己的回忆是“权威发言”:发现了“自己”——“最适宜教书”、找到“解困”之计——“不收学费,膳宿费很便宜”后的选择。

3 足步:毛泽东初识陈润霖

一些回忆录,甚至史志,说毛泽东是以第一名考进四师的,可他自己没有提过此事。但他的文章引起了校长陈润霖(字夙荒)的关注,却有贺果的回忆录作证:

贺果在报到当天,就和毛泽东认识了,因为两人被安排在同一间宿舍,而且做了“铺邻”。

两人正在互相了解之际,一位中年人走进了宿舍,笑着对毛泽东和贺果说道:“毛泽东同学,贺果同学,你们俩谈得好热闹呀!”贺果吃惊不已,问道:“请问这位先生,您怎么知道我们的名字呀?”中年人笑着答道:“你们报考四师不是交了照片么?”一位比毛泽东、贺果先报到的同学指着中年人介绍道:“这位是我们四师的校长陈润霖先生!”毛泽东和贺果立刻站起身来,向陈先生深深一鞠躬。

毛泽东说:“陈先生,我们在社会上就听说您啦……今天能见到您,我们真高兴!”

“往后,”陈润霖拍了拍毛泽东的肩儿,“我们就在一块学习啦!你们两位入学的语文试卷我都看了。毛泽东同学,你写得一手好文章啊!”

毛泽东谦和地一笑:说:“什么好文章啊?那是初出茅庐的涂鸦。”

这是毛泽东初识陈润霖。以后,师生俩关系密切,毛泽东早期人生之路、革命之路都伴有陈润霖的影子。

1956年,一师举行纪念陈润霖逝世10周年座谈会,毛泽东为之题词:“纪念陈校长夙荒先生——东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受业毛泽东。”此为后话。

4 足步:在“袁大胡子”门下

在四师,毛泽东结识了一批同学和老师。老师以袁吉六为代表,还有后来关系密切的黎锦熙。

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戴瓜皮帽、一脸络腮胡的袁吉六。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博学多才、冷脸热心,却“脾气很大,性格固执”,还讲究师道尊严。他给喜作“康梁体”的毛泽东作文打了低分,因而师生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这个“袁大胡子”颇有来历:他和湖南名流胡元倓、谭延闿、陈润霖在1897年同时中举,有同年之好。袁吉六中举后不复“上进”,四处游历,几次在旅途中弄得弹尽粮绝。1913年初,陈润霖不忍见这位年已45岁的同年四处漂泊,一纸聘书把他“拴”在长沙,做了四师的国文教员。

毛泽东在“袁门”学国文,师生之间真的发生过一场“战争”,但不是《恰》剧演的那样。那次,袁发现毛泽东在作文上写了“X年X月X日第一次作文”的字样,很不高兴地“下令”:“我没要你这样写,重抄!”师生互不相让,最后还是校长摆平此事。其实,袁吉六很看重毛泽东,特别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毛泽东为 四师 墓碑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